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12年-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表

时间19121921
民资企业39.9%82.2%
外资企业60.1%17.8%

材料二   1927年-1936年,民族工业中棉纺织企业的发展

时间全国上海
19277323
19368427

材料三   1948年,上海3000余家大工厂开工率只有20%,天津63家橡胶企业,上半年能发挥生产能力的占20%-40%,大半年绝大部分基本停工。青岛1000余家工厂只有1/4处于半开工状态,其余全部停工。


(1)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怎样的发展状况?原因是什么?
(2)从中可以得出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谈谈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2 . 研究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既要了解近代政府的经济政策,还要细察外因和潜在的内.变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向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政府之无扶植诚意,自然有关,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经济管理办法一览表(局部)

时间

条例名称.

主要内容

1937年

《工厂迁移案》等。

组织企业有序向大后方迁移。

1939年

《矿产品运输出口管理规则》.《川康铜业管理规则》等。

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

1941年

《战时经济体系基本纲领》;《管理工业机器.化工

材料   细则》.《管理液体燃料规则》等。

扩大国营,联合民营;部分企业实行收归国有。

——据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编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工商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的内因和民族经济“归于失败”的外因。
(2)据材料二分析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的认识。
2020-11-0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学情分析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西战争后,美国立即加入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活动。19世纪末,俄、德、英、法、日在中国各有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驻华公使田贝担心地写道:如果容忍列强瓜分中国的势头蔓延下去,“我们就会失去……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但是,当时在中国参加角逐的主要列强的军事力量都远比美国强大。

1899年9月6日,美国国务卿约翰·海向英、德、俄、日、法诸国发出照会,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并要求其他列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干涉”;列强应承认它国在本国势力范围内享有同等的关税特权和通商、航运等利益。1900年7月3日,约翰·海向各国发出第二个门户开放照会,声明美国政府的政策是“保全中国领土及行政的完整……世界各国可以获得同等和公正的条件,在清帝国从事贸易”等等。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1946年11月4日,由外交部长王世杰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南京签署《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该条约共三十条,六十八款。美利坚合众国,中华民国,为欲借适应两国人民精神、文化、经济、及商务愿望之条款所规定、足以增进彼此领土间友好往还之办法,以加强两国间悠久幸存之和好联系及友谊结合,受决订立该条约。

缔约此方之国民有在彼方“领土全境内”居住、旅行与从事商业、工业、文化教育、宗教等各种职业的权利,以及采勘和开发矿产资源、租赁和保有土地的权利;并且在经济上享受国民待遇。

此方商品在彼方享有不低于任何第三国和彼方本国商品的待遇,此方对彼方任何物品的输入,以及由此方运往彼方的任何物品,“不得加以任何禁止或限制”。此方船舶可以在彼方开放的任何口岸、地方或领水内自由航行,其人员和物品有经由“最便捷之途径”通过彼方领土的自由;此方船舶包括军舰在内,可以在遇到“任何危难”时,开入彼方“对外国商务或航业不开放之任何口岸、地方或领水”。

——摘编自百度百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美国对华政策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角度分析其变化的历史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我国今天的外交活动有哪些启示?
2020-03-2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研究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既要了解近代政府的经济政策,还要细察外因和潜在的内、变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向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政府:之无扶植诚意,自然有关,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经济管理办法一览表(局部)

时间条例名称.主要内容
1937年《工厂迁移案》等。组织企业有序向大后方迁移。
1939年《矿产品运输出口管理规则》《川康铜业管理规则》等。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
1941年
《战时经济体系基本纲领》;《管理工业机器、化工
材料 细则》《管理液体燃料规则》等。
扩大国营,联合民营;部分企业实行收归国有。

——据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编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经济“归于失败”的外因。材料认为“政府之无扶植诚意”,你是否赞同?请阐述理由。
(2)据材料二分析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的认识。
2020-10-2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材料二   众所周知,中国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所日渐发展起来的新式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各省,而东北地区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70%,1937年以后,这些地方均遭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侵华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立关系的认识。
2020-07-0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9-20高一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6 . 近代浙商曾走过一条坎坷艰辛的道路。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一八八七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到一八九七年,据九月二十一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材料二   1912年由朱谋先、陆仲芳等人集资二万元,在杭州创办纬成丝织公司。纬成丝织公司开办后,集中使用从日本输入的新式丝织机,进行纬丝织绸,展示了浙江丝织业由手工业发展为近代工业的开始。由于纬成公司开办后获利优厚,原来经营丝行、绸庄的商业资本也积极投资新式丝绸工业。当时继纬成之后,陆续创办的丝绸厂在杭州就有虎林绸厂(1912年)、庆成绸厂(1912年)、天章丝织厂(1913年),在湖州有丽华绸厂等。浙江丝绸工业在短时期内进入较快发展的阶段。

——摘编自沈雨梧《辛亥革命时期浙江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材料三   战前浙江的电力工业有110余家,抗战期间损失惨重,如嘉兴永明电气公司事务所的房屋毁于战火,杭州电气公司在国民党军队退出杭城时曾将闸口新发电厂内的机器自动破坏了一部分,以防资敌。到1945年,浙江的机械工业厂家只剩下了22家。

——袁成毅《抗战时期浙江经济损失初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1897年通久源机器轧花厂的发展态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态势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浙江新式丝绸工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家主观因素和国内容观条件两个角度,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日本侵华对浙江近代工业的影响。据此,谈谈你对近代中国工业化与民族独立关系的认识。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经济管理办法一览表(局部)

时间条例名称主要内容
1937年《工厂迁移案》等组织企业有序向大后方迁移
1939年《矿产品运输出口管理规则》《川康铜业管理规则》等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
1941年《战时经济体系基本纲领》;《管理工业机器、化工材料细则》《管理液体燃料规则》等扩大国营,联合民营;部分企业实行收归国有

——据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编制


(1)据材料一,说明洋务工业是如何将“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的。
(2)据材料二,分析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的认识。
2020-06-0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国实业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迫开埠,西方殖民者纷至沓来。上海海航运开始步入近代化的历程。1873年1月,在洋务派推动下,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近代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公局在沪成立,从事沿海和江河航运,外商垄断中国江海运输的局面从此被打破。

——摘编自《招商局在沪轮船考略》

材料二   自甲午战争之后,国人兴起了创办实业的高潮。随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清政府放弃对设立民营轮运公司的禁令,航运业得以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兴办起来。据统计,1895—1900年间,各地先后开业的小轮船运输业约100家,从光绪二十七年到宣统三年(1901—1911年),先后创办的大中型轮船企业46个。这11年间新创内河轮船企业合计达405家,资本总额约580多万元,这样就大致形成了遍及上海、长江千支流以及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的航运网络。

——摘编自《中国近代航运业之演进》

材料三   1943年,日本在中国往来外洋轮船的吨位数百分比中占92.04%,在进出外洋的货物运输中占94.8%,对中国沿海内河轮船航运业的入侵,无论是对航运业的直接控制,还是采用外交手段封锁航线,乃至扣留他国船只等,都不是孤立出现的事情,正是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制定的政策、措施和采取的行动,改变了东亚海运业的势力格局,垄断了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轮船航运业。

——摘编自《抗战时期日本对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入侵与垄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轮船招商局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甲午战争后中国航运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推动其发展的因素。
(3)据材料三概括抗战时期中国航运业发展的状况并分析其原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发展实业的建议。
2020-08-06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账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有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材料二   奠定荣氏商业世家基础的便是荣毅仁的父亲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伯父荣宗敬雄才大略,父亲荣德生讷于言而敏于行,平实勤励。他俩早年随父经营钱庄业,后贩面粉北销,获得厚利,遂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经营后更名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开设振新纱厂,随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材料三   荣毅仁说:你们知道我家过去是搞面粉厂的。面粉厂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我说一个故事。武威物时候很不容易,刚开始没有多少钱,有一年发大水,小麦很潮,放久了有一股味道。我父亲就下命令,不能买潮湿的,都得买最好的。后来,市场上的面粉一比较,我们的最好。荣德生在1943年对自己的经营之道以一副对联作了总结“意诚言必中”“心正思无邪”。荣宗敬的名言是:造厂力求其快,设备力求其新,开工力求其足,扩展力求其多,因之无月不添新机,无时不在运转。人弃我取将旧变新,以一文钱做三文钱的事,薄利多做,竞胜于市场,庶必其能成功。……荣氏兄弟在银行拥有股份,并且还与银行总经理结成儿女亲家,为企业借贷扩张打下了基础。

材料四   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后,荣氏企业备受重创,申新一、二、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在此逆境下,荣氏家族为求生存,历经艰难,将申新四厂、福新五厂迁往后方。抗战胜利后,荣德生力阻荣氏部分企业向海外拆迁,坚守产业,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它的实质是什么?这一现象最终结果及其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荣氏兄弟发展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的二十余年中,发展最快的是哪一段时间?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述荣氏家族的经营思想。
(4)根据材料四国民党统治后期荣氏企业艰难发展直至后来向海外拆迁,结合史实分析其原因。
(5)通过以上材料对荣氏企业兴衰历程的介绍,谈谈你对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认识?
2020-06-0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福州名门望族——“龙山刘氏”是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刘氏家族于1878年在福州开了一家颇有名气的天泉钱庄。刘家通过当铺、钱庄、土地、房屋赚得了大笔收入,为日后发展民族工商业奠定了物质基础。……19世纪80年代以后,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洋务派发展实业也有了一定成绩。刘氏家族成员萌生将资金投向工业企业的念头。

——《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电光刘”企业兴衰记》

材料二   1910年刘家5兄弟与陈之麟、林徽因父亲林长民等人……创建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1912年,刘家以1.5万元的价格接办,成立福建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发展较稳定,电话机从200多架增加到800多架,电话费收入也逐年增长。……随着刘家企业的蒸蒸日上,一些封建势力、地方官僚开始垂涎刘家的财富。……由于政局变动,福建银行倒闭,天泉钱庄资金周转困难,……1935年,电气公司向中国银行提出续借120万元的请求。此时宋子文官僚资本势力想借借款关系,与美商上海电力公司勾结,……提出要电气公司交出全部管理权为条件。……1939年,日寇飞机疯狂轰炸福州,电气公司先后8次被炸,……电话公司的业务也在(福州)两次沦陷期间彻底衰落。

——《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电光刘”企业兴衰记》

材料三   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刘氏家族向政府申请其家族企业全部公私合营。……成为福州市全行业第一家实行公私合营的企业。

——《福州电力与“电光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刘氏家族创办近代企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刘氏家族企业衰弱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刘氏家族企业的最后归宿.
(4)结合刘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19-08-19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湖南省怀化市普通高中高二学业水平模拟题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