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生产技术水平迅速提升,但人才缺乏。1935年,斯大林在一次讲话中强调:有了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能够而且一定会创造出奇迹来。青年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斯大林的号召,认真钻研新技术,在个小时内采掘102吨煤,超过定额的13倍,创造了新纪录。在斯达汉诺夫的带动下全国各行各业都展开了赶超斯达汉诺夫的群众性生产劳动竞赛活动,涌现出众多模范人物。卫国战争期间,苏联人民更加广泛地开展这一运动,为前线战士提供了大量物资战后初期,斯达汉诺夫运动更是推动苏联在废墟中迅速重建。

——摘编自姜天明《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及其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吴满有运动和赵占魁运动标志着斯达汉诺夫运动在中国的落地。新中国成立后,“劳动光荣”“人人平等”的新观念,使劳动人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尊重和尊严。1950年9月,“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464位代表参加了大会。他们是革命功臣、护厂英雄、生能手,很多人在根据地时期就是先进典型,如吴运铎、李顺达、马六孩等,他们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1956年4月,新中国第二届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4703位先进个人获奖。此次褒奖的对象是国民经济恢复和过渡时期的先进典型,有来自企业产一线的优秀工人孟泰、赵梦桃,来自文化教育界的优秀知识分子钱学森、张光等。

——摘编自姚力《从劳模表彰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建立之初召开劳模表彰大会的原因。
(3)综上,指出中苏两国劳模运动的共同价值。
2023-02-02更新 | 30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2 . 1961年中国共进口粮食580多万吨,净进口440万吨以上,其中小麦进口388万吨,占当年世界小麦进口总量的12.3%。这一举措(     
A.保证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旨在缓解严重的粮食危机
C.说明冒进思想影响了外贸
D.表明经济建设的速度加快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很弱。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只占1/5,在工业资本中主要是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缺少重工业的基础。1952年,我国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是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但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也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上升40.6个百分点。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1218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4 . 下图为新中国“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投资比例图,由图可见“一五”计划(       
A.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B.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C.注重于优先发展重工业D.着眼于改善人民的生活
2022-07-14更新 | 123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贵港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2~1953年,国家对高等学校院系实施大调整。调整后,综合大学数量大为减少,单科性专门院校则大量增加,工业院校数量增加最为明显。与此同时,专科学校逐渐减少。此外,在调整过程中,高等学校全部改为公立。这些调整(     
A.得益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
B.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最初萌芽
C.服务于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D.保证了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
6 . 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正式成立,包括物理学数学化学部、技术科学部等四个学部。各学部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国际科学发展趋势,制定《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并相继组建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学部的组建(     
A.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B.体现了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C.推进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需求
7 . 下图是1954年华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丁浩创作的一幅宣传画《我们为参加国家工业化建设而自豪》,据此可知
A.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逐步展开B.妇女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主力军
C.国家工业落后状况得到了改变D.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局面未改变
8 . 1962年,中国政府首次从西方国家引进了一批成套设备。1962年至1965年,中国先后与日本、英国、意大利、联邦德国、奥地利、瑞典、荷兰等国签订了80多项工程合同,用外汇2.8亿更元,其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B.西欧和日本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C.欧美结束对我国的经济封锁D.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
9 . 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
2022-03-09更新 | 186次组卷 | 29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文科)
10 . 下图是建国初期部分电影海报,《女司机》讲述了孙桂兰等人克服困难和“个人主义”成为女火车司机的历程,《走向新中国》讲述了一位留美工程师从徘徊苦闷到积极投身钢厂技术改造的故事,《一贯害人道》揭露反动封建迷信组织“一贯道”的罪行。

1950年《女司机》

1951年《走向新中国》

1952年《一贯害人道》

这些影片主题
A.落实了“双百”方针的精神B.具有鲜明的阶级斗争色彩
C.配合了国家工业化大发展D.引导新社会价值观念构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