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0—1990年部分国家经济数据表(单位:百万吨)

年份项目国家
美国俄国/苏联清/民国/新中国美国德国/西德日本
1910原油产量27.911.30.10.3
钢产量26.53.30.0786.513.10.009
1937原油产量172.928.50.50.4
钢产量51.417.70.5613.219.85.8
1950原油产量266.737.90.21.10.3
钢产量87.827.30.6116.612.14.8
1970原油产量475.335330.650.17.50.8
钢产量119.311617.7928.345.093.3
1990原油产量371.0553138.31883.60.5
钢产量89.715466.3516.538.4110.3

——根据(英)米切尔编,贺力平译《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等编制


结合所学近现代史知识,就图表中经济数据(整体或某一时期,某一国或某几国),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 . 以下是1997年世界出口经济数据统计,据此可以推断
A.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
B.我国的工业科技取得突破性成就
C.欧美发达国家致力于发展信息产业
D.加入WTO促进中国出口贸易激增
3 . 下表是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城乡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统计表,对表中数据变化,正确的解释是
1988年1992年1996年1997年
个体工商户(万户)1454.91583.92703.72850
从业人员(万人)2304.92467.75017.15441
A.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打破B.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度分离
C.理论突破推动改革深入发展D.城乡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均衡
2021-05-18更新 | 395次组卷 | 1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如表是新中国农业发展部分数据。表中数据反映出这一时期
指标1950年代1978年
机耕面积1958年:351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3%4067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1%
机电灌溉面积1952年:占耕地面积的1.6%占耕地面积的55.4%
农村小型水电站1958年:98个水电站82387个水电站

A.十一届三中全会激发了生产活力
B.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C.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取得较大成就
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生产力进步
2022-05-27更新 | 230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1984年至198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农村居民人均农业收入情况(单位:元)
年份人均纯收入农业收入占比
1984355.3198.455.84%
1986422.8216.251.14%
1988544.923643.31%

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农业发展速度下降D.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批发物价总指数的周期性波动(18681935年)


——王玉茹《中国近代物价总水平变动趋势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主要经济体不同时期GDP增长率的变异系数

1962-19781979-2017
中国1.1210.283
欧盟0.3960.773
英国0.8060.874
日本0.5951.105
韩国0.2810.641
美国0.5710.718

——数据来源: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计算得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所示物价的总体发展趋势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022-01-2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南郊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改革须从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情况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有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在1956年全面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后,已经发现问题,也曾做过放权让利的努力,但效果不好。邓小平1978年领导的经济改革开始打破传统的计划体制,逐渐建立一种新的机制,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王浩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图中数据变化的农业政策因素是什么?并简述该政策推行的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在该机制方面的理论贡献。
8 . 阅读下面1978—2006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表,该表格数据的变化能够说明(   )
年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00%
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
197897%03%
198547%19%34%
199030%25%45%
20064.63%095.37%

A.政府停止了发挥经济管理的职能B.计划经济手段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C.我国经济由计划向市场转变的历程D.对外开放推动了社会现代化建设
9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祖国的工业化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当时清政府财政因巨大的赔款陷入严重的困境,兼以官办工业毫无成效,无一不是亏蚀累。它不得不在1895年命令各省督抚对所办局厂“迩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儒以线和国内阶级斗争。不久,它又命令各省设立商务局,主持设厂;发章程,奖励民营,从立法上奖励私人投资设厂。

——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

材料二 怎样搞工业化是民国南京政府主要思考的问题,工业化的重点一开始就被确定在重工业上。…至于具体操作,最突出的是政府于30年代新纽建了资源委员会,从资源委员会1936年和1937年的实际建设活动来看,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钢铁、冶金、燃料、电力、机械、电器、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其活动地区是以江西、湖南、溯北为中心并及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率先由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时代,是继工业1.0机器代替人工时代、工业2.0的流水线时代、到工业3.0高度自动化时代,又一个新纪元的开始。数据化、智慧化、网络化成为工业4.0的关键词。2014年11月4日,中国首套工业4.0流水线亮相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这标志“中国制造”将逐渐向“中国智造”升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对官办和民营工业分别制定了怎样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这些政策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国民政府的工业化政策有哪些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我国工业4.0时代的有利国内外经济条件。
10 . 如图反映的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多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变化情况。图中数据出现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B.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D.“南方谈话”解放国人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