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外贸

材料一   十八世纪后期,在广州、印度和英国之间存在着一种欣欣向荣的三角贸易。中国出口到英国的最重要的货物是茶叶(占贸易总额的90%到95%)生丝、瓷器、大黄、漆器和肉桂;而中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包括毛纺织品、铅、锡、铁、铜、毛皮、亚麻和各种摆设。

1775-1814年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数据

年份自华输出货物净利(镑)输(入)华货物净亏(-)(镑)对华贸易投资额(镑)
177517792725188663988361
17901794574914263432182313
181018141045484174393106923

材料二   



(1)依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以东印度公司为例,分析1775-1814年间中英贸易状况。要求:材料数据使用充分;合理组织调动相关知识,对所得的结论给予论证。
(2)利用表中数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中国外贸的发展状况。要求:数据使用充分;合理组织调动相关知识,对所得的结论给予论证。
2021-11-08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表是1956﹣1998年北京城市居民人均食品(部分)年消费量统计表(单位:公斤)。表格数据说明(  )

年份

粮食

猪肉

鲜菜

鲜瓜果

鲜奶

1956年

187.7

3.84

98.12

4.81

1978年

182.7

15.97

168.5

18.51

8.58

1992年

89.3

25.89

155.80

56.40

13.03

1998年

82.28

30.10

173.62

67.19

16.92


A.饮食由主食为主到以副食为主B.经济改革影响人们的食品消费
C.食品消费完全取决于经济政策D.北京城乡居民饮食更科学合理
2020-03-0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3 . 当今世界金融秩序激烈动荡,货币战争一触即发。某班学生就此展开研究性学习
探究课题一:英镑——第一个国际储备货币(19世纪70年代)




瓦特的万能蒸汽机                       英国早期纺织厂
(1)据图结合史实,简要说明英镑走向世界的经济基础。
探究课题二:美元——新的世界货币(20世纪40年代)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成及特点。该体系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探究课题三:人民币——中国崛起的象征(20世纪70年代以来)

2006年中国部分经济数据和国际地位

项目国内生产总值对外贸易总额外汇储备
数量27350亿美元14221亿美元10663亿美元
地位世界第四位世界第三位居世界第一


(3)根据材料和所学,简述1978年以来中国迅速崛起的经济原因有哪些?
探究课题四:欧元——欧洲货币一体化的里程碑(20世纪90年代)


     欧盟“盟旗”                                 欧元
(4)欧元作为欧盟发展的里程碑,反映了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2020-02-0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08-20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表是我国在1993—2000年间,私营企业主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者和中共党员的数据统计表(%),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政府重视和培养私营企业主的经营水平
B.改革开放后私营企业得到宽松的发展空间
C.社会主义初级险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所示为1978~2007年间我国城乡收入比的变化(注:在城乡收入比中,农村居民收入=1)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A.1978~1984年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快
B.1985~1994年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乡收入比不断扩大
C.1995~1997年因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乡收入比在下降
D.1998~2007年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城乡收入比不断缩小
2019-03-06更新 | 637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流动”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史上两大区域的人口数量(单位:万)

时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41171448
东汉永和五年(140年)27891915
唐天宝十一年(752年)31742398
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28414257
明弘治四年(1491年)24325177

——数据源于张国雄《长江人口发展史论》


(1)依据上表,概述人口数量与分布的变化状况,并简析长江流域人口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近代华工,无论是被拐贩出国的契约华工,还是为生计所迫而沦落海外的华工,都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伴随着中国主权的丧失和传统经济的崩溃而产生的。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兴起、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及战后达到高潮的苦力贸易,历时三十年之久。据不完全统计,这个时期有大量华工被西方殖民者贩往美洲、澳洲和东南亚。到十九世纪后期、二十世纪初期,仍有大批华工被西方殖民者募往东南亚地区、乃至非洲。破产的农民、手工业工人被迫出洋,与被拐骗出国的契约华工一同,沦为西方资本的奴隶或雇佣劳动力。

——摘编自《鸦片战争与近代华工》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华工出洋的特点。

材料三   1978—1988年,我国国家招工的农民为1110万,而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多万人。镇成为当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以广东省为倒,1982—1987年,镇吸纳了乡—城迁移人口的41%,城市吸纳了33%,县城则吸纳了26%……1990年代后,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和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1982年,规模最大的10个城市吸纳了11.86%的流动人口,1990年上升为17.04%。

——摘编自《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3)依据材料三,对比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流动的状况。
7 . 下列是1998—2000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表格数据的变化表明
年份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
数值(亿元)比重(%)数值(亿元)比重(%)数值(亿元)比重(%)
199820833.903362162.901775033.21
199932455.623557161.571895432.81
200055207.944055458.322346533.74
A.增强国企活力成为深化改革中心环节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C.中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动摇
8 . 下图数据整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关于图中①、②两个阶段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的表述,正确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促使①段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B.农民失得土地所有权促使②段农业生产发展
C.①②段农业生产的提高都是政策调整的结果
D.①②段农业生产提高都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
9 .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为实现这一战略构想,需要转变观念,扎实推进。
2014年3月23日河北新闻网报道:京津冀一体化首枚棋子落定,中关村将牵头建立一条“京津冀大数据走廊”。以下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
1980年,曾到美国硅谷考察的中科院里最年轻的研究员陈春先,“偷偷”成立了一家全新的企业——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
1983年,陈春先的做法得到中央领导明确支持,在其示范效应下,到1984年,以四通为代表的大批民营科技公司成立,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初具规模。
90年代,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特别是洋品牌开始抢滩中国,大多数从事“搬箱子”生意的科技贸易企业没落了,打造自己品牌的联想、方正等企业开始扬威市场。
1999年,经国务院批复,中关村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的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关村成为科技就是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美国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
2009年,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发布,明确中关村的目标是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请依据材料并结合历史背景,概括推动中关村科技园区崛起的国内外因素。
2016-11-27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练文综历史试卷02

10 . 新中国的经济体制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57年,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从1953年的2800多个增加到9300多个,中央下达给工业企业的指标有:总产值、主要产品产量、职工总数、工资总额、劳动生产率、利润等12个指标。企业利润和拆旧基金全部上缴国家,纳入国家预算,企业全部费用由国家拨款解决。

——摘自《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

材料三全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实际增长7.7%……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90万人。按年人均纯收入669—924元的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97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40万人。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概括这种体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什么现象?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

(3)概括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并分析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根本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