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3 道试题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文件发布。文件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重视乡村振兴。下表相关叙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事件”与“效果或影响”符合史实的是(     
事件效果或影响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
B“米棉之战”人民政府完全辈握了市场主动权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广到1983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

A.AB.BC.CD.D
2022-12-2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五)(14页)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2 . 商业贸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后,随着中国近代新式商业和国家资本主义、民间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商品交换和商业经营范围的日益扩大,对资金的要求更加迫切,对信用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促成了兴办实业的洋务派和工商业者对近代银行创设的共同希冀和实际努力。他们在创办企业的过程中逐渐感到单是生产企业难与洋商争利,同时在与西方的长期接触中看到“西人聚举国之财为通商惠工之本,综其枢纽,皆在银行”的长处。与此相呼应,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也大声疾呼“银行之盛衰隐关国本”,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随着甲午战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设立银行的时机成熟了。

——摘编自周涛《清末民初中国银行业中的近代化因素》

材料三   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进一步强调: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唐朝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市格局的变化;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指出发生该变化的原因。
(2)根据所学,写出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的相关信息(包含时间、创办人物、地点、名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自办银行的作用。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概述南方谈话的意义并指出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2022-12-20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预测卷(四)(11页)
3 . 1991年10月的中央工作座谈会上,有专家指出1950—1990年西方国家经济增长平均达到约4%,比1870—1949年高出约2个百分点;另一专家也指出在1890—1990年的100年里,以3.2%划一条线,二战前波动剧烈,二战结束后比较稳定。这些分析旨在(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为深化经济战略调整提供论据D.剖析资本主义的历史与现状
2022-12-1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明达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78年5月,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发表了《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的文章,否定了平均分配才是社会主义的观点。当时几乎所有的有分量的经济理论文章都赞同该文章的主张。这一现象(     
A.反映了经济领域的思想解放B.明确了体制改革的目标
C.确立了多种分配方式的原则D.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5 .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改革从以往单纯应付危机型逐步发展到结构性和功能型调整的改革,由以往单一的经济改革逐步发展为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的协调发展。东西方国家通过改革在客观上达到了相互学习和政策互补的目的。下列有关此时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美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B.英、法越来越受新经济自由主义影响,国家资本和经济计划程度加强
C.中苏都把农村作为改革的突破口,经济改革的核心是下放管理权力
D.导致中苏改革结果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具体做法不同
2022-12-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深圳的建设与发展历程表(部分)

时间

建设与发展

1979年

率先建设蛇口工业区

1980年8月

成为经济特区

1983年

在企业体制方面进行改革⋯

1984、1985年

开放赤湾、大亚湾等口岸

1992年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肯定了深圳的建设实践

可见,深圳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A.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B.改革开放的探索与深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D.全方位外交战略的实施
7 . 1978年以后,沿海地区许多闲散农民不再种地,他们“洗脚上田”,在广大乡村“点火”“冒烟”,经营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工业作坊,逐渐发展为日后的乡镇企业。由此可知(     
A.农村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B.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支柱产业
C.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自由流动D.农村的经济活力得到激发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清政府施行的矿务政策主要是大力发展官办和官督商办企业,对民间开矿的态度基本是禁止和限制的。甲午中日战争后,面对巨额赔款,清政府财政左支右绌,一些官员提出“广制造、兴矿政,以开源也”,呼吁发展采矿业以挽回利权。清政府也逐渐意识到实业救国“于国计民生两有裨益”,逐渐改变清初的矿业政策,开始允许民间开矿。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正月,清廷下旨命各省五金各矿“宜及时攻采,以期推广”。

——摘编自程博《清末民初矿业法制变革初探——从焦作煤矿实便展开》

材料二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矿业法》,置各矿于政府的监督管理之下,并要求所有外资经营的煤矿依法划区设权,领取开采执照或者重新改组。实业部对于无证私采之矿,加以取缔;并将已设定矿权的矿,按期开列清单,分发各路局查考。依据矿业法的规定,矿税被分为矿区税与矿产税两种,凡已设定矿权的厂矿必须缴纳矿区税,该税由农矿部(或实业部)委托省市主管官署代为征收转解。对于各大矿业公司,其矿区税数额较大者,由实业部直接催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逐渐加强了对重要矿产资源的统制。1931年11月,由实业部牵头召集救济长江煤业会议,并于上海设立国煤救济委员会,以应对长江流域的煤荒,促进煤矿业产运销合作。1933年6月,实业部召集各煤商及有关各部召开修车运煤会议,以增进运输而谋路矿之合作。1935年,国民政府以钢铁关系国防安全为由,规定苏、皖、鄂、赣、湘五省境内铁矿将不再准许人民承租,全部收归国营。

——摘编自向明亮《国民政府矿业政策与矿业发展述论(1928—1937)》

材料三   1994年,国务院发布《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确立了矿产资源的资源性资产性质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平等的财产交换关系。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矿产资源法》,允许矿业权流转,这促进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发挥,使得矿产资源管理逐步走向市场化。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在此后高速发展的中国矿业中经受住了考验,而在与国际矿业越来越紧密的融合中,中国矿业也在不断拓宽视野,逐步提高其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

——摘编自赵凡《我国矿业权制度改革40年综述》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矿务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矿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施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90年代中国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
2022-12-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九校联盟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1984年,几位社科院研究人员写了《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商品经济的再探索)一文,为商品经济翻案。这篇文章发表后不但没有遭到批评,反而受到王震等老革命家的称赞。由此可见(     
A.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应该立足于国情民意
B.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时代的需求
C.长期以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将结束
D.破除思想僵化障碍与改革开放深入密切相伴
2022-12-0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新变法主要内容简表

变法领域主要内容
政治鼓励大小官员和普通民众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隔
经济中央设立铁路矿物总局、农工商总局,各省设立商务局;鼓励和保护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开办工厂
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军,改用洋操;添置船舰,扩建海军
文教创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废除八股;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学习图册》改编

材料二   1978——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相关数据

项目19782017
GDP(万亿元)0.3782.7
货物进出口总额(万亿美元)0.024.1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7125974
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63.929.3
农村贫困人口(亿人)7.70.3

——摘编自《经济日报》


(1)依据材料一,分析维新变法的积极意义。结合所学,说明“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爱国思想体现”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8——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谈谈历代变法和改革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关系。
2022-11-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