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材料   1984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规定了改革的任务和各项基本政策。从1985年起,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家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革企业经营方式,使企业开始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小型全民所有制企业可以租给集体和劳动者个人经营,逐渐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从而把经济体制改革推广到全国。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国民经济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意义。
2 . 中国近现代农村的革命与建设。

材料一   19271月开始,毛泽东考察了湘潭、湘乡等五县,行程七百公里,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指出“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1947年,毛泽东指出:“全党必须明白,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并把土地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把中国农民当作中国革命的主力军,领导农民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奔云《毛泽东与中国农民问题》

材料二   1982年,中共中央批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推动了农村改革步伐,促进了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改革。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正式规定人民公社要政企分开,建立乡政府。1987年,全国人大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提出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并对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地位、职责以及村民会议的权力和组织形式等都作了比较具体、全面的规定,从此村民自治工作进入了制度化、法制化的新阶段。

——摘编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对中国农村革命在认识上所做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农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村有“文章”

材料一   大包干一出现,就像“十月革命一声她响”那样,震撼了整个神州。从小岗村开始,大包干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燃遍中华大地,唤起亿万农民汹涌澎湃的积极性。偌大的中国,在每年增加上千万人口,减少几百万亩耕地的情下,农产品供求关系居然连续保持基本平衡,一举结束了不得温饱的历史,跨入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摘编自杨雍哲《大变革中的中国三农问题研究》

材料二   包产到户这一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使得原来干部靠上面任命,生产和分配以集体为单位的管理体制失去了依托。与此同时,广大农民在政治上以平等的公民身份参与社会生活,享受同等的政治权利。这都使农民以前所未有的政治热情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关注村中事务的管理,用政治上的民主权利来保障经济上的自主权利。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农村设立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98711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正式确立了村民自治的原则及其框架。

——摘编自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包干兴起与发展的过程,并说明大包干能够唤起“亿万农民汹涌澎湃的积极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村民自治制度建立的时代背景。除了村民自治制度外,我国还有哪些基层民主形式?
2022-05-0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六)
4 . 基层社会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建立使农村社会初步建立起了以国家力量为主导的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借由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起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就此实现了对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农村民主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狄煜《基于ISM的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变迁影响因素研》

材料二   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村的社会管理没能解决农村社会的发展问题,甚至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其变革也系势所必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在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进行的双重农村改革不仅直接促成了高度集权的人民公社体系的全面解体,而且由此导致了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系的重建。

——摘编自戴利朝《20世纪以来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演变历程》

材料三   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主体的农村基层治理法律体系下,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由政策主导逐渐转向法律法规导向。2002年相继出台《土地承包法》与《农业法》修正案,而后《个人所得税法》(2008)对于农业税的免除、《保险法》(2008)对于农业保险的增加都进一步体现了经济法对于农村基层治理法律体系完善的介入。

——摘编自张慧瑶《新中国成立七十年(1949-2019)农村基层治理法制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治理体制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初步确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系重建的原因和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022-05-18更新 | 261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央视春晚

材料一   中央电视台部分春节联欢晚会主题统计表

年份晚会主题年份晚会主题
1983团结、欢乐、希望1994团聚、自尊、奋进、期盼
1986团结、奋进、活泼、欢快1997团结、自豪、奋斗
1990团结、和谐、欢快2000满怀豪情跨世纪,龙腾报春庆振兴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春节晚会的流行歌曲节目中,《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出了农村改革给人们带来的希望;《大海啊,故乡》抒发人们对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太阳岛上》的歌词“幸福的生活靠劳动创造,幸福的花儿靠汗水浇,朋友们献出你智慧和力量,明天会更美好”反映了老百姓面对新生活的到来,内心充满希望和热情;港台歌手张明敏《我的中国心》中“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唱出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依恋之情。

20世纪90年代,《我想有个家》唱出了市场经济大潮中在外打拼的青年人渴望亲情、温暖的内心倾诉;《春天的故事》热情歌颂了邓小平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公元1997》反映了香港回归,祖国统一的盛况,1999年国人又把这种亲情和乡音浓缩在一首《七子之歌》中。

新世纪以来中国与世界日益联系在一起,2002年春晚的《与世界联网》将中国的泰山、黄河与日本的富士山、欧洲的多瑙河融合在一起;2003年的《爱在天地间》歌颂了“非典”时期医务人员大无畏的奉献精神;2014年的《天耀中华》赞颂了中华民族“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的大爱。

——摘编自邓紫芯等《从央视春晚流行音乐节目看时代的变迁》


(1)阅读材料一,说明联欢晚会主题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2)阅读材料二,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央视春晚流行歌曲反映的时代变迁进行历史解释。
2022-04-30更新 | 221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北魏孝文帝起,历代均田制的实施,就是不普遍的、打折扣的。以唐代为例,尽管唐初均田令规定授予民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但各级官员利用特权大量占田,“公田”日少,再加上“丁口滋生”,政府并没有足额土地授予民众。唐代开元年间的户籍文书记载,有户主余善意应受田一顷六十一亩,实际只受二十八亩,但要交的租调却一点未减,需要“纳租二石(“一丁之租”)。民众苦困,“耕者日少,田有荒芜”,到武则天时,“天下户口,亡逃过半”。

——摘编自杨志玖《论均田制的实施及其相关问题》等

材料二   明代前中期江南平原实行水稻一年一作制,一个无牛农户可种稻25亩上下,自明后期以来,水稻与春花轮作的“新一年二作制”逐渐推广。在这一新的耕作制度下,时人提出:“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一十亩”。在苏州、松江等江南蚕业和纺织业最发达的地区,妇女大多不下田劳动,所以农户耕田更要少一些。明后期以来江南“人耕十亩”经营规模的出现和普及表明这种经营规模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比其他经营规模更佳。

——摘编自李伯重《“人耕十亩”与江南农民的经营规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在分析均田制走向崩溃的原因时所选取的视角。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后期以来“人耕十亩”现象形成的原因,并从唯物史观角度对该现象的合理性进行解读。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经营规模谈谈你的看法。
2022-04-30更新 | 288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粤港澳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班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510月到19562月,邮电部分三批发行了《努力完成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特种邮票。全套18枚,分别描绘了一五计划中冶金、电力、煤矿、石油、机器制造、国防、纺织、讨论计划、农业、畜牧、水利、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地质勘察、高等教育、和平生活、工人疗养的情景。


材料二   传统体制下,政府重点支持优势产业、大企业的发展,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很难发展起来……1985年,国家指令性计划指标已降到20%,黑龙江仍高达52%,产品又大都被低价调拨。东北地区仍然存在着“等、靠、要”,缺乏对市场的认识,不善于捕捉机遇……老企业、矿城较多,工伤人员多,矿工退休年龄早,医疗费用中职业病、慢性病费用所占比例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支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春市工业设备的平均役龄在20年以上的约占60%。……所以,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做出了“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这一重要指示,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摘编自邹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困境及出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出路。
2022-05-14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重点高三协作体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经济发展演变历程

时间阶段发展状态
1949~1952恢复生产阶段1952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户数增长了21.4%,职工人数增长了25.1%;总产值增长了54.2%
1953~1977社会主义改造及探索阶段1957年,在国民收入中,资本主义经济仅占0.1%,1965~1976年,城镇集体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9.9%上升到15%
1978~1991改革发展阶段1991年底,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为10.8万户,从业人员为183.9万人,注册资金为123.2亿元
1992~2002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底,私营企业为243.5万户,从业人员为3247.5万人,注册资金为24756.2亿元
2002~2012科学发展阶段20129月,我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有1059.8万户,注册资金为29.8万亿元,从业人员和投资者超过1.1亿人

——摘编自陈东等《新中国70年民营经济发展:演变历程、启示及展望》


根据材料围绕“现代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现代史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主要少了两件东西∶独立和民主。却多了两件东西∶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由于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的斗争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这样中国革命有在农村首先胜利的可能。

——摘编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等

材料二   19531957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这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这些建设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新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郭笑文《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

材料三   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指出,14年前(即1978年)我们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当前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和中国共产党开创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建设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的“新的革命”和“新经济体制”分别指什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排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作出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即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一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摘编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材料三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摘编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变化。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土地政策调整的作用。
2021-09-0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15届高三4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