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武汉,在哭!这座有1000多万人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城市,正全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武汉从明清兴起,经历了近代的艰难曲折发展,特别在改革开放后,已从一个较封闭的区域中心城市转型为一个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中心城市。历史上,武汉又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不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材料二: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出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材料三:


武昌起义后形势图


武昌首义纪念碑

材料四:(1927年)在遭受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便是八七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它使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踏上新的征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五: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百度百科

材料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的商业状况。汉口镇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都会的地理优势是什么?
(2)材料二中,汉口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是在哪一次战争期间?与第一批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相比,汉口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图片反映了哪一场伟大革命?如何理解这场伟大革命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进程中的作用?
(4)据材料四,你怎样理解“踏上新的征途”的含义?
(5)依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说武汉会战在抗日战争中地位。
(6)材料六中“一桥飞架南北”指哪座桥?属于哪一建设计划的成就?该计划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7)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怎样为武汉抗疫胜利凝聚精神力量?
2020-04-03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高考历史学术热点与时政历史透析-专题02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打响武汉战“疫”
18-19高三下·黑龙江绥化·开学考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武汉经济发展历史悠久。建国初期,武汉曾是国家工业建设的重点城市。

材料一   明末汉口市面:“汉镇士民,不事田业,惟贸易是视,商船四集,货物纷华,风景颇称繁庶。”崇祯四年(1631年)一目击者过水口溯汉江而上,所见“郡城之东为汉口……两岸居民不啻若九牛一毛(指两岸居民多),而万舰千艘,有如鞭者,如革履者,如箕斗者;萸尾络绎,被岸几里许……时余舟逆流排挤而上,尽费撑持”。

——摘编自范植清<明清时期武汉港的商业和水上运输》

材料二   张之洞督鄂期间,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从1890年到1909年,先后创办了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湖北缫丝局、湖北制麻局、湖北纺纱官局、武昌制革厂、白沙洲造纸厂、湖北毡呢厂、湖北官砖厂、湖北针钉厂等近代企业,总资本约1130万银两,占同期全国新建官办与官商合办企业的24%,为全国之冠。据统计,至1911年,武汉有大型的官办、民办企业28家,资本额达124万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第二位。

——摘编自廖建夏《武汉近代经济地位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材料三   1953年,新中国效仿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武汉在这一时期的重点工业任务是快速发展机械工业、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将武汉一个百废待兴的商业城市转变成了产能较大的内陆重工业基地。在这5年中,国家为武汉市工业领域投资5.41亿元,占全部投资的35.4%,新建、扩建工厂160多个,其中新建企业32个,已全部或部分投入生产的29个,1957年全市工业部产值12.69亿元,是1952年的2.9倍,是1949年的4.6倍。

——摘编自张凯《历史文化视域下的武汉重工业遗产探究(1890-196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汉口经济发展的特色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武汉工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期间武汉重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结合材料二、三分析近现代武汉工业发展的影响。
2019-02-19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高考总复习巅峰冲刺》 专题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
(1)材料一出自毛泽东哪篇文章?毛泽东批判了哪种错误态度?他对农民运动是如何认识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
(3)材料三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共中央对此有何基本方针?
(4)综上,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叶,世界科学中心开始从意大利向英国转移。当时英国不但出现了像哈维、玻义耳和牛顿这样的科学巨人,而且科学研究活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重视。1660年,伦敦的一些科学家举行了一次会议,正式提出成立增进物理数学实验知识的学会。后来,查理二世正式批准成立皇家学会,并将英格兰的许多小型学会并入该会。皇家学会的基本宗旨是以增进自然知识为目的,贯彻培根的学术思想,注意搜集经验事实,注重实验、发明和实效性研究。皇家学会虽然有皇家许可证,并由政府为学会经营的科学事业提供财政资助,但基本.上是一个独立的民间组织。

——摘编自陈吉明编《科学技术简史》

材料二   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批准设立中国科学院。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宣布正式成立物理学数学化学部、生物学地学部、技术科学部、哲学社会科学部四个学部,选出了各学部的常务委员会。会后,各学部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国际科学发展趋势,组织召开全国性学术会议,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并相继组建了包括半导体、计算机、自动化和电子学在内的一批高新技术研究机构。19863月,王大珩等四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向中央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高技术的建议书》并得到中央批准,形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摘编自刘海藩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皇家学会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皇家学会相比,中国科学院有何特点?
2022-01-18更新 | 204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8 特点类主观题-【大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历史大题限时集训 (新高考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煤炭亦称“石炭”。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开始利用煤精刻制装饰品。战国时期,煤炭已作为燃料使用。研究表明,同体积的煤炭与薪炭的理论热值比为11.66。宋元期间,煤炭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北宋在各地矿山广设煤炭税收机关石炭务及专门“受纳出卖”煤炭的石炭场。“石炭自……河北、山东、陕西方出,遂及京师”,“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然(燃)薪者”。近年来,还在河南、河北、陕西、山东、四川等地先后发掘出一批用煤作燃料的宋元瓷窑遗址。但薪煤兼用仍是东京燃料的基本构成。熙宗七年(1074年),“勘会在京窑务,所有柴数,仍与石炭兼用。”

——摘编自柴国生《宋代能源结构变迁原因探析》等

材料二   1874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沈葆桢利用筹议海防的机会,向清政府提出“开采煤铁,以济军需”,获得清廷允许。截止1894年,全国产生了16个近代煤矿,但只有直隶开平、北京西山两处经营较好。尤其开平煤矿出煤后,由于运费低廉,很快压倒日本煤,迅速占领了天津市场,并且通过天津转运往长江沿岸众多城市。甲午战后至清末,全国共新建煤矿43座,其中华北有19座。在山东淄川、博山还建立了中德合资的煤矿,英国也在河南焦作建立了福公司。至30年代初,华北四省煤炭工人达到,10余万人,超过全国一半以上。1914年,福公司五千余名煤矿工人,参与反对福公司随意侵占矿区的斗争,使“焦作市面颇为惶恐”。

——摘编自刘龙雨《清代至民国时期华北煤炭开发》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最初接管的200多处小型煤矿为基础发展煤炭工业,总产量仅有3243万吨平均单产仅为15万吨左右。从1950年到1957年,新中国重点推进了,15个老矿区和10个新矿区的建设,逐步组建了地质勘探、煤矿设计、建井施工等专业化队伍和领导机构,为后来的煤矿机械化开采奠定了基础。到1957年末,煤炭工业共完成基建投资,35亿元,产能达到1亿吨。

——摘编自人民网《新中国70年煤炭工业铸就十大辉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煤炭开采利用的特点,并简析其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民初华北地区煤炭业的发展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煤炭业发展的意义。
2022-11-23更新 | 333次组卷 | 7卷引用:黄金卷06-【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
21-22高一下·黑龙江双鸭山·期末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2022-08-11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热搜题 高中二轮(全国高考)专题十三 比较异同类非选择题
21-22高一下·陕西西安·阶段练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39月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主持下,汉阳铁厂在湖北龟山建成投产。创办经费最初定为246万余两,到建成时,实际支出500万两左右。18964月该厂改为官督商办形式,“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因计划不周,所购设备不适于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陷入困境。1908326日,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盛宣怀任总理。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其余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作为敌伪产业清理结束。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均,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钢要的指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阳铁厂发展之路艰难曲折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第一个五年规划”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意义。
2022·河南洛阳·二模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它开创了通过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以市场机制自发推进工业发展的市场化内生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通过纺织业走向全面机械化、工业化的道路……。在其工业化过程中,英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保护财产和合同的法律,如《人身保护法》《货物买卖法》等,建立起保护消费者的商品检验制度和价格控制制度,制定保护投资者的《取缔证券投机法》,建立起保护劳动者的评定工资制度、工厂法和济贫法。与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美国依靠让农民广占耕地,以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为工业化积累资本。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农业的全面机械化推动了美国农业的迅速发展,这既为工业提供了市场,也促使农产品加工业一度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制造业,而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工业部门,又为美国工业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美国日渐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强国……当然,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也一度产生了社会及生态环境等突出问题,为世界工业化留下了沉重的历史教训。

——摘编自周宇《论欧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1949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帝国主义者算定我们办不好经济,他们站在一旁看,等待我们的失败。……苏联……在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之下,他们不但会革命,也会建设。他们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直到19572月,尽管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暴露出了一些缺点和错误,毛泽东在讲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时仍然强调向苏联学习。他说:“为了使我国变为工业国,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已经有四十年了,它的经验对于我们是十分宝贵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选择的苏联模式的工业化道路,在短时期内对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也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摘编自公茂虹《向苏联学习工业化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美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历史教训。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选择向苏联而非英美学习的历史背景,并谈谈你对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认识。
2022-03-22更新 | 574次组卷 | 11卷引用:三轮冲刺卷18-【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2021·辽宁抚顺·一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秦汉时期,辽宁的抚顺鞍山等地就开始出现采煤和冶铁业。辽金元时期,冶铁、纺织、陶业及盐业也日渐兴盛,并出现了采金业。到了明末清初,纺织、食品加工等手工作坊在一些地区出现,此后又不断发展,铁匠炉、木匠铺、皮庄、成衣制作、铜器加工、金银首饰等加工业也普遍建立。其中,辽东地区的蚕丝业和本溪湖的炼铁业在辽宁的影响很大。

——摘编自高峰等(历史,永远铭记创业的辉煌一一五时期辽宁重点工程建设始末》

材料二  从1949年到1952年,国家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对辽宁工业共投资99948万元,其中对重工业投资8.7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86.93%1952年,辽宁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11.9亿元上升到1952年的45.25亿元,钢铁、煤炭、机械、电力等重工业基本恢复,并进入了工业基地的初创时期。195311日,我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辽宁作为一五时期全国的重点建设地区,开始了以原材料和重型机械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基地建设。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基之战156个重点工业项目,被安排在辽宁的有24项,辽宁成为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经过一五时期的努力发展生产,辽宁重工业基地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以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机械、石化等行业为主体的重工业体系。

——摘编自方帆《建国初期辽宁工业基地的建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辽宁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辽宁工业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021-06-03更新 | 233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17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五”计划(1953—1957年)是新中国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中长期计划。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是:“首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培养技术人才,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简称“六五”计划(1981—1985年)。具体要求主要有:大力增加适合社会现实需要的农产品、轻纺产品和其它日用工业品的生产,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努力调整重工业的服务方向和产品结构,使生产资料生产同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保持大体协调;统一组织全国的科技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努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提高军队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大力扩展对外贸易,有效利用国外资金,积极引进适合国内需要的先进技术;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使城乡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加强环境保护。

——摘编自中国人大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对“一五”计划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六五”计划反映的国家发展导向变化并简析“六五”计划制订的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