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历史研究者力图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以启迪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单位:MTCO2指百万吨二氧化碳)

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1850122.719.819.615.2
1870228.798.750.676.7
1890353.3402.197.9208.4
1900420.1663.3129.4327.0

材料三 新中国工业分布变化



(1)从图1到图2,反映中国古代农业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2)据上表概括表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呈现出的特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简要说明德国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工业区域分布变化情况?结合所学,分析“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工业建设特点的原因。
2021-08-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从古至今,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影响国家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李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户口册)不造而得其虚实,贫吏不该而好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两税法的特点。说出两税法的实施有何作用。

材料二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在1912年到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大于1.3亿元,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摘编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选辑》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3)依据上图,说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工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经济特区条例及随后制定的各项具体法规,对到特区投资的外商给予优惠政策。例如在土地使用年限、使用货上给予优惠……外商可以独立经营,可雇用外籍人员;进口所需的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企业所得税率定为15%……简化外籍及港澳人员出入境手续等等。

——萧冬连《国门是如何打开的》

深圳市1985~1992年工业总产值和利用外资额统计表(单位:万元)

年份工业利用外资额工业总产值
1985654926662
198725216558311
1990323062202180
1992440564347007

——江潭瑜主编《深圳改革开放史》


(4)依据材料四,说出经济特区“特”在何处?从深圳的发展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020-02-2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工业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明清时期,“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类别年份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
189315.681.82.6
191039.814.418.8
192040.139.420.5

——资料: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

材料三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设想的合理性。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当今中国进行工业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4 . 实现工业化是世界近代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工业化先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另一种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说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基本特点。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何突出特点?
(3)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为实现工业化采取了哪些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出现了什么失误?
(4)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两种工业化道路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
(1)材料一出自毛泽东哪篇文章?毛泽东批判了哪种错误态度?他对农民运动是如何认识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
(3)材料三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共中央对此有何基本方针?
(4)综上,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五”计划是在中共中央领导下,由周恩来等主持编制的。该计划一面编制和开始执行,一面继续讨论修改,至19549月基本定稿。“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的比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在社会经济改革方面,肯尼迪作为一位采纳凯恩斯理论的美国总统,不顾企业界的强烈反对.在1962年改变了对申请设备折旧补贴和投资信贷的企业所加的限制,第二年又提出了全面减税的建议,并在1964年把它变成法律,带来了和平时期持续最长的繁荣。从1961年起.他开始实施区域发展条例及有关开发阿巴拉契亚山区的一系列计划。这一工程从宾夕法尼亚到亚拉巴马,穿越十一个州;此外,国会还拨款50亿美元来建造综合住宅,把最低工资提高到每小时1 25美元。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的特点及其实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肯尼迪社会经济改革的措施,并结材料一指出中国“一五”计划与美国肯尼迪经济改革的共同之处。
2022-02-0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高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的组织化、资本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些大型销售公司、加工企业将大量家庭农场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收购他们的农产品,并为他们提供生产资料、技术咨询、贷款等,……但这种商业资本主义的纵向一体化模式往往意味着对弱小农民的残酷剥削。分散的农户由于自身实力难以对抗资本市场,开始联合起来,在生产资料采购、农业生产、产品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相互支持,通过集体行动实现规模效益,形成风险共担、共享利润的组织机构——农业合作社,用以降低经营风险、抵制中间商的剥削。……1844年,世界上第一个合作社——英国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诞生,目标是建立一种“具有共同利益的自立家庭群体”,将合作运动由理论探讨推向社会实践。在19世纪末期,欧美农业合作社增长较快,但业务单一、规模较小,多为区域性地方组织。由于对合作社缺乏了解,政府多处于观望状态,合作社的成立与破产呈现相互交织格局。

——段禄峰《欧美农业合作社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

材料二   1953年春,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获得土地的农民有着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1953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决议指出:经过简单的共同劳动的临时互助组和在共同劳动基础上实行某些分工分业并有少量的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到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而有较多公共财产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实行完全的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就是我们党所指出的农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制定本法。本法于2018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美农业合作社成立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个时期农村合作社的异同。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农业合作社的认识。
2020-01-1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宜昌一中两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这有利于中国经济逐渐走向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材料三   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品种1957年产量比1952年增加比旧中国最高年产量增加
1.95亿吨19%30%
164万吨26%93%
535万吨296%580%
1.3亿吨96%210%
193.4亿千瓦时166%320%
原油146万吨235%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斯的经济思想和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9 . 新中国的经济体制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57年,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从1953年的2800多个增加到9300多个,中央下达给工业企业的指标有:总产值、主要产品产量、职工总数、工资总额、劳动生产率、利润等12个指标。企业利润和拆旧基金全部上缴国家,纳入国家预算,企业全部费用由国家拨款解决。

——摘自《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

材料三全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实际增长7.7%……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90万人。按年人均纯收入669—924元的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97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40万人。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概括这种体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什么现象?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

(3)概括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并分析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根本因素。

10 . 历经百余年的沧桑,新中国的经济梦想于1953年起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

材料二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必需生产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一五”计划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的设想与苏联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并说明提出这一设想的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工业化道路选择的认识。
2020-07-0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