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生产技术水平迅速提升,但人才缺乏。1935年,斯大林在一次讲话中强调:有了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能够而且一定会创造出奇迹来。青年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斯大林的号召,认真钻研新技术,在个小时内采掘102吨煤,超过定额的13倍,创造了新纪录。在斯达汉诺夫的带动下全国各行各业都展开了赶超斯达汉诺夫的群众性生产劳动竞赛活动,涌现出众多模范人物。卫国战争期间,苏联人民更加广泛地开展这一运动,为前线战士提供了大量物资战后初期,斯达汉诺夫运动更是推动苏联在废墟中迅速重建。

——摘编自姜天明《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及其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吴满有运动和赵占魁运动标志着斯达汉诺夫运动在中国的落地。新中国成立后,“劳动光荣”“人人平等”的新观念,使劳动人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尊重和尊严。1950年9月,“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464位代表参加了大会。他们是革命功臣、护厂英雄、生能手,很多人在根据地时期就是先进典型,如吴运铎、李顺达、马六孩等,他们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1956年4月,新中国第二届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4703位先进个人获奖。此次褒奖的对象是国民经济恢复和过渡时期的先进典型,有来自企业产一线的优秀工人孟泰、赵梦桃,来自文化教育界的优秀知识分子钱学森、张光等。

——摘编自姚力《从劳模表彰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建立之初召开劳模表彰大会的原因。
(3)综上,指出中苏两国劳模运动的共同价值。
2023-02-02更新 | 300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七地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色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孕育了一系列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民族特征的红色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精神谱系,为党带领人民指引方向。

A五四爱国精神B特区精神C遵义会议精神D西柏坡精神
E抗美援朝精神F红船精神G延安精神H探月精神

材料一


材料二   为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共中央于汉口秘密召集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在反对“左”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终于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据丁俊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

材料三   站起来的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


(1)请将材料一地图中的数字位置与上述有关精神的产生地相对应。(填写字母。)
示例:①:_____   ②:_____   ③:_____   ④:_____   ⑤: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内涵,并分析其开辟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进行简要说明。。(要求: 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正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宦官势力膨胀的表现,不仅体现在他们干预政事的政治手段上,还体现在他们通过首赐、奏乞、夺占民业等使自己的庄田迅速扩大的经济手段上。明朝皇室也占有大量土地,他们一面大量赏赐给官僚贵戚,另一方面又通过土地买卖不断扩大自己的土地占有面积。此外,当时土地“投献”的情况比较严重,庶民田地被奸猾者称作是无主闲田,被献给权强势要,或庶民为逃避赋税徭役,将田地无偿献给官豪势家,自己沦为庄佃、佃户或奴仆。对此,朝廷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比如“一条鞭法”,但是这些措施都治标不治本,而且这些措施最后还导致明朝中后期农民起义严重,政府财政困难,社会动荡。

——摘编自唐娟《试议明代皇室、宦官、官绅与土地兼并的关系》

材料二   1950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土地改革运动在3.1亿人口的新解放区分期分批次、有计划、有领导、有秩序地展开。将近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土改工作组进入各个村后,带头干部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土改政策,让群众了解并积极参与其中。大家访问贫苦,帮助贫苦农民“算细账、分细地”。农民们将土地进行划分,同时把工具都带往集中点分配。在土地改革运动后,农民在政府和农会的帮助下,组织进行耕种。大家兴修水利,锻造农业生产工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变高,粮食、牲畜交易也变得活跃起来。1952年冬,中国除了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地区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自此,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被彻底摧毁。

——摘编自徐博《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对农民阶层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问题严重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土地问题解决的因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 1949 年 10 月到 1956 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在这七年中,我们先用三年的时间……巩固了人民政权。紧接着,又用四年时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 1953 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苏联和其它友好国家的支援下,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进行了 156 项重大工程建设。到 1956 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工农业协调发展,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兴旺局面。

——摘编自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实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2-08-11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简表(部分)

年代石油工业的重大发展
19491952燃料工业部成立,确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1952年底生产人造石油(油母页岩油)达24万吨,为1949年的3.6倍。
19531959党中央明确提出“大力地勘察天然石油资源”,陆续发现克拉玛依等31个油田和12个气田,1959年全国石油产量达373.3万吨。
19601977燃料工业部改组为石油工业部,建成大庆、大港、胜利等大型油田,原油产量提高,并向日本等国出口创汇。
1978—今天先后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等;在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稠油热采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石油需求量和进口量猛增,至202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建立和完善战略石油储备成为一项迫切的工作。

——据《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我国存在的能源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材料二   19736月,石油输出国组织(0PEC)决定将原油价格提高70%,并以每月5%的速度逐步递减产量。这次中东石油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并持续至20世纪80年代初。在此期间,不论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还是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都不得不面临“工业贫血”的困境。尼克松政府交替使用紧缩和赤字财政的政策都回天乏术,而勃列日涅夫则更加笃信苏联体制能克服能源危机……中国,则悄无声息地拉开了一道大幕,震惊了世界。

——据殷建平《上世纪70年代两次中东石油危机给我们的警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在20世纪70年代全球性能源危机诱因下,中国、美国、苏联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中国应对能源安全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
2022-05-31更新 | 277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漳州立人学校2022届高三5月底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新中国的农村和农业经营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无偿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消灭地主阶级,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的。经过土地改革,全国3亿多农民分得耕地等生产资料。消灭了剥削制度,农民成为独立经营的小生产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

为了使个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需要将有限的农业资源集中到国家手里;中共中央提出农业合作化的方针。到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加入农业合作社,实现了由土地私有基础上的个体经营向土地公有基础上的集体经营过渡,在农村中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编写组《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是还有两亿多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在中共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开来。农民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具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农民生产的产品“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它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积极性和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结合起来,因而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为中国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自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
2022-05-30更新 | 475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泉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现代化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材料二   1940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府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

材料三   《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期间(19531957年)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六五”期间(19811985年);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期间(19861990年);改革治理整顿
“八五”期间(19911995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改革潮涌
“九五”期间(19962000年);宏观调控 经济软着陆
“十五”期间(20012005年);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06320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并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期间新中国进行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采取的重大举措。“六五”计划期间,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
2022-05-2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11月,列宁提出了实行以公社、劳动组合耕种制,农民协作社为主要形式的共耕制,认为它是“振兴农业,改进农业。节省人力以及同富农、寄生虫和剥削者作斗争的手段。”向共耕制过渡成为这一时期苏俄解决土地问题的核心内容。192112月,在列宁的倡议下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土地政策的下列原则:(一)毫不动摇地保持土地国有化;(二)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三)给农村居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根据这一原则,192210月苏俄通过土地法典,废除了以前实行的一切土地法令,重申土地上一切建筑物、作物和其它财产都是农民不可剥夺的个人财产。这一土地政策为苏俄找到了一条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有效途径。列宁后来回顾说:“农民不是用空话,而是用实际行动,表明他们愿意帮助并且在帮助已经夺得了政权的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

——摘编自许蓉《列宁关于解决苏俄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思想》

材料二   1950年冬开始,党领导广大新解放区进行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约7亿亩土地。

19519月,党中央制定《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195312月,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在这两个决议的指导下,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稳步前进。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主要是发展农业生产互助组。19539月,进入以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主的阶段。1953年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后,出现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矛盾,引发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经过反复权衡,195310月,中央中央作出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的决定,接着实行油料的统购和食油的统销。1954年又实行棉花的统购和棉布的统购统销。此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步伐加快。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8-1922年苏俄土地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土地制度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苏两国调整土地政策的依据。
2022-05-13更新 | 355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五)历史试题
9 . 下表为1949—1956年农民货币收入状况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年份项目
全国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人均净货币收入(元)
总数指数数量指数
194968.5100.014.9100.0
195087.4127.618.7125.5
1951111.4162.623.6158.4
1952127.9186.726.8179.8
1953153.2223.631.5211.4
1954167.7244.833.9227.5
1955168.9246.633.4224.2
1956194.8284.438.3257.0

——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1949—2012)》


根据材料,说明农民货币收入呈现的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2022-05-10更新 | 212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致力于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本年(1952年)底,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27.2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较历史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钢的产量为134.9万吨,粮食的产量为3088亿斤,棉花的产量为2607万担。1952年国家财政收入为183.7亿元,支出为176亿元。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49年增长60%一120%,农民的收入也增长30%以上,人民生活得到初步改善。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

材料二   《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期间(19531957年):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六五”期间(19811985年):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期间(19861990年):改革治理整顿
“入五”期间(19911995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改革潮涌
“九五”期间(19962000年):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期间(20012005年):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期间(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06320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我国1952年底经济状况,并概括我国为促使该经济状况出现所采取的经济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化建设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六五”期间我国在农村、城市进行改革的举措。
2022-04-1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