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大改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6年6月,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通过的决议规定,高级社“入社的农民必须把私有的土地和耕畜、大型农具等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这一举措(     
A.开启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助长了“大跃进”之风的泛滥
C.旨在落实新民主主义经济原则D.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土改基础上我国农村呈现出汪洋大海似的小农经济……因而,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要求来看,土地改革远非最终解决了土地问题……认为应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地引导农民走互相合作的道路。下列关于我国进行农业合作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土地改革推动农村的生产规模扩大
C.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需求D.土地改革使农村建立起土地公有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4年开始,全国兴起办初级社的高潮。3月为9.5万个,夏季到了11.3万个,年末高达49.7万多个,比1953年增长33倍,同时,全国已建成高级社201个。这表明
A.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建设B.新民主主义经济得到了巩固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D.农业生产关系发生剧烈变动
4 . 1956年,中共八大前后,国务院在版布的有关合作社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中,曾多次明确规定:“允许社员留下一定数是的自留地”。党的一些重要领导人也在各自论述中肯定了“自留地”存在的有理性与必要性,这说明
A.农业市场化得到中央认可B.单一公有制导致农业歉收
C.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已暴露D.农业合作化运动需作调整
2022-01-27更新 | 14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粮食是关注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粮食产量为2000多亿斤,1952年为3000多亿斤,1966年4000亿斤,1984年达到8000亿斤。新中国粮食生产的不断发展主要得益于
A.土地私有制的推行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供给侧改革的推行D.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6 . “一五”计划期间,陈云说,公私合营后的资本家大多数是财富而不是包袱,应当充分使用。“过去苏联出美元和洋房请美国专家”。现在的资本家文化程度高,“向我们要求工作……不用他们就是傻瓜”。陈云的建议有助于
A.理顺计划经济与公有制的关系B.解决工业化进程中的人才缺口问题
C.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地恢复发展D.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关于“三农”问题文件的关键词有: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这三个关键词都表明
A.农村生产关系不断调整B.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复杂性
C.农业工作处于中心地位D.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革
2021-10-22更新 | 578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果单纯从小农经济做文章,希望在个体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通过农业技术改进、小型水利、改良农具、贷款扶助以及减免税收等等措施,来达到大规模地发展农业生产,大量增产粮食,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要,这种希望是难以实现的,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为此,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土地改革B.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9 . 新中国面临四大课题,也是四大任务。一是巩固新政权,刷新旧国风;二是按既定目标,让新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三是促进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变长期以来“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四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寻找一条可行有效的道路。四大课题环环相扣,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下列最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A.稳定物价B.土地改革C.三大改造D.一五计划
2021-04-26更新 | 540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