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环境问题是工业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只有科学协调发展,才能真正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958年,一个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迅速在中国城乡兴起。土高炉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农村的田间地头,城市的车间街道,甚至高等学校的校园里,各级党政机关的大院里,都可以见到土高炉的身影。许多地方的农民放弃耕作,上山采矿,建土炉。



依据材料,归纳1958年中国大炼钢铁运动的特点。这场运动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2020-04-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3届高三3月统一练习(一)文综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认为:建国后的中国城市化路径可以概括为“双轨城市化”,即“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自发性城市化)和“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国家主导的城市化)。与“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密切相关的是
A.公私合营B.文化大革命C.大跃进运动D.改革开放

3 . 2018年是改革开放启动40周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动40周年。回顾历史,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留给我们诸多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公社发展的主要基础是我国农业生产全面的不断的跃进和五亿农民愈来愈高的政治觉悟……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社的组织规模,就目前说,一般以一乡一社、两千户左右较为合适……建立人民公社首先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而建设社会主义是为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积极地做好准备。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1958年8月29日)

材料二   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立人民公社的原因,并指出人民公社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两方面的主要表现。并综合材料一、二信息,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4 . 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统治者扶植小农经济的原因。

(2).阅读图表,描述其反映的近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现象,并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五口通商时期中国生丝出口情况表五口通商时期中国茶叶出口情况表

(3).流行的民谣往往和历史变迁相联系。指出下面两段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说明其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①“天天想,日日盼,今天来把公社建,公社好,公社强,公社幸福胜天堂。”

②“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①事件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事件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