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1958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称:“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粮食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说明当时的中国
A.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B.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C.科技发展提供了可能D.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2021-08-2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大跃进万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好”这些新中国历史上的路线和口号
A.说明当时进行一五计划建设B.说明农业合作化运动违背经济规律
C.证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D.折射出特定时代狂热浮躁的社会面貌
2021-08-2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3 . 据《巴中县志》记载:1956年巴中县人均分配口粮400.3斤,现金38.25元。1963年人均分配口粮80.3斤,现金12.3元。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计划经济体制下严格控制生活资料
B.“大锅饭”浪费了大量生活资料和财物
C.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较差,农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
D.“左”的错误泛滥,导致人们生产积极性下降,经济水平下滑
4 . 与下图漫画《好大的南瓜呀!》主题一致的标语是
A.“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B.“亿万人民亿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
C.“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D.“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2021-08-2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D.经济建设的速度忽视了客观规律
2021-08-2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给我们的教训是
A.生产关系调整应适应生产力状况B.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要坚决杜绝“右”倾错误
7 . 下表:1957年——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以下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A.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显著推动了农产品产量增长
B.1958年到1960年农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影响
C.表格反映出“文革”错误波及到了农业生产领域
D.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政策后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2021-08-21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某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我国某个时期的宣传画,这个时期是
A.“一五计划”时期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大跃进”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
9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B.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2021-01-19更新 | 217次组卷 | 4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两幅图出现在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大跃进”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