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如图是1958年《人民日报》的头版报道。该报道
A.是“左”倾错误浮夸风的典型体现
B.真实反映了当时我国农业生产水平
C.体现了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D.表明农业合作化运动取得巨大成就
2021-06-1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三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B.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2021-01-19更新 | 217次组卷 | 4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19-06-02更新 | 59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0年天津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卷
4 . 叶永烈在《写在炉边的几页日记》中写道:“路边,土炉林立,炉火映红半边天。在一个炼铁厂门口,写着这样一首诗:‘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B.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C.出现了农村城镇化趋势
D.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农业合作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
2019-01-30更新 | 403次组卷 | 19卷引用:青海省平安区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
2019-01-30更新 | 1591次组卷 | 3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2018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卷
7 . 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这主要是因为( )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D.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
2019-01-30更新 | 1672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海南卷)
9 . 1952年至1956年4年间,北大提出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至1957年有400项。从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达到了3406项。材料说明
A.“双百”方针推动了科技发展
B.科技领域出现了“大跃进”
C.社会主义制度凸显优越性
D.“向科学进军”热潮初显成效
10 . 下图是1957~1960年中国全国职工总人数变化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期间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这一时期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八字方针的实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2017-02-17更新 | 236次组卷 | 3卷引用:2017届青海省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