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3 道试题
1 . 《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写道:“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的不变。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该纪要出台的主要背景是
A.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上集体化道路
B.纠正农村工作中的高指标等“左”倾错误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农业的突破性进展
D.农村逐渐实行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2022-04-21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定远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全真高考模拟检测(五)历史试题
2 . 下图被称为新时期全国发出的第一张个体工商营业执照。这本营业执照可用于说明
A.温州市享有特区的经济政策B.非公有制经济已可合法经营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地方政府限制个体经济发展
2022-04-1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鼎尖联盟2022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1984年,江苏盐城的“燕舞”牌收录机投入40多万元在中央电视台大打广告。1987年,“燕舞”的广告费达到了400多万元。每年春节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卡车就在“燕舞”牌收录机厂的门口排队等着提货。这个始建于一九六八年的公司,在八十年代的时候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收录机生产基地。该局面出现主要得益于
A.江苏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B.广告投放扩大了企业的市场
C.思想解放改变生产经营方式D.市场经济体制引领企业发展
4 .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A.发展非公有制经济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增强国有企业活力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2022-04-13更新 | 358次组卷 | 5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英华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5 . 1984年5月,国务院指出“厂长(经理)有权对职工进行奖惩,包括给予晋级奖励和开除处分”,“厂长有权给特殊贡献的职工晋级这部分工资开支计入成本。”这一规定
A.加强了中央对经济的领导B.拉开了我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C.有利于增强城市经济活力D.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6 . 有学者回忆说∶"1985年3月我去无锡调查,知道前两个月乡镇企业增长100%,我提醒他们不要头脑发热。他们答复说,乡镇企业要资金有资金(银行送贷款上门),要销路有销路(订货已达一年半产量),为什么不让我们生产?"由此可见,乡镇企业的崛起
A.奠定了城市经济改革的基础B.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
C.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D.加快了利用外资的步伐
7 . 建国后,我国多次在农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其中,1953年—1956年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1978年之后逐渐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以上三次改革
A.都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C.都采用了集体经营的生产方式D.都未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8 . 20世纪80年代有段顺口溜:上班穷,下班富,开除就成万元户······一辆摩托两个筐,收入超过胡耀邦;骑着铃木背着秤,跟着小平干革命。这种顺口溜反映了当时
A.民众对经济体制改革心存疑虑B.乡镇企业崛起影响大众职业选择
C.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D.“十四大”召开促进城乡经济繁荣
9 . 当需要以经济主体的自主性激发其积极性时,法律就必然渗入经济体制的裂隙而介入经济活动。1978年以前,社会公众普遍没有知识产权的概念,而1985年我国《专利法》实施的第一天,专利申请就达到3455件。材料说明
A.经济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
B.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法治建设
C.改革开放后民众法治意识普遍增强
D.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元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基础上,明初鼓励经济作物种植的政策促进棉花的普及,形成了沿江濒海的植棉区域,特别是棉纺织机具的改进更是大大提高了纺织的效率。在这些内外因素作用之下,苏松地区的棉纺织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棉纺织业内部显现了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棉布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出现了专门从事布匹收购经营的棉布字号。大量棉布进入市场流通,促进了这一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棉纺织业的发展也给该地区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明中叶之后大量棉业市镇的兴起,棉货贸易繁荣。但是应该看到苏松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带来的商品经济的繁荣只是局部小范围的,而它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封建经济的束缚,棉纺织业内部出现的新兴因子难以继续拓展。

——摘编自社君立《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

材料二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配备水平有很大进步,农业机械总动力从以前的不足1亿千瓦提高到现在10多亿千瓦;联合收获机数量从1.9万台提高到190多万台,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能力显著提高。在智能农机装备上,中国建立了农机北斗导航与智能测控信息应用平台,研发应用了智能LED植物工厂技术,创制了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药技术与装备,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深入,农业综合生产效率快速提高,保证了国家粮食供给,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摘编自何璇《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苏松地区棉花产业发展的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条件及其意义。
2022-03-25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