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9 道试题
1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企业登记管理制度在服务大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49年至1952年,企业登记管理工作主要围绕没收官僚资本、清查敌伪财产、扶持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重新登记发证、协调公私关系、严格规范经营范围、稳定市场物价等方面展开。1953年至1956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登记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对在流通领域中从事粮、棉、油、布等重要行业经营活动的私营企业,停止办理开业登记;对其他一些私营工商业和在整顿中不合格的企业,在登记机关的指导下,进行了关、迁、并、转。1978年以来,企业登记管理工作逐步恢复。2013年12月,《公司法》再次修订,废除了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取消了验资要求和证明。由于放宽了对公司注册资本的限制,国内有的地方出现了“1元公司”和将新注册企业的出资年限设定为100年的现象。

——摘编自施天涛《公司资本制度改革:解读与辨析》等


(1)概括1949-1956年我国私营企业管理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谈谈你从私营企业登记管理制度变化中得到的启示。
2022-04-21更新 | 2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1981至1987年间,中国城乡居民的银行存款都有大幅度增加,但就增长的速度而言,1984年前农村高于城市,而1984年以后城市高于农村。造成这种增长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制活力衰退B.城乡居民消费观念差异较大
C.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春,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建议以国家资本主义为将资本主义工业逐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使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分三个阶段逐步完成。1953年前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主要表现为工业中的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托经销代销。自1954年1月起,国家开始重,点发展公私合营这种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在公私合营企业中,国家同资本家的合作深入企业内部,企业的生产关系由原来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变为国家和资本家共同占有。1955年11月起,中共中央作出逐业、分期分批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决定,这样,企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使用、管理和支配。

——摘编自齐鹏飞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明了国企改革的方向,并在四川选定了100家企业进行扩权试点。1979年,国务院对试,点企业在经营权方面做出了调整,如在生产上可以一方面进行适当的选择品种结构,一方面进行适当的计划外生产,试制新产品、价格可浮动;同时在分配体制上变“企业基金”(企业可从年工资总额中提取5%用于福利和奖励)为“利润留成”,从而实现企业激励,提升积极性。国务院的文件下达后,试点范围迅速扩大,到1980年底发展为6000多家,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16%。

——摘编自李莉佳《国企改革与政府职能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初期在工业企业领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后中国国企改革的历史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2年-1979年不同时期的对联

时间地点对联
1912某地农村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民国初年/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国民革命时期/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
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江南农村平分土地,斧头开辟新世界;
阶级斗争,镰刀割断旧乾坤。
1945成都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1949/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1958/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1979农村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
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任意两副对联进行评析。(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5 . 1984年,江苏盐城的“燕舞”牌收录机投入40多万元在中央电视台大打广告。1987年,“燕舞”的广告费达到了400多万元。每年春节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卡车就在“燕舞”牌收录机厂的门口排队等着提货。这个始建于一九六八年的公司,在八十年代的时候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收录机生产基地。该局面出现主要得益于
A.江苏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B.广告投放扩大了企业的市场
C.思想解放改变生产经营方式D.市场经济体制引领企业发展
6 .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A.发展非公有制经济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增强国有企业活力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2022-04-13更新 | 358次组卷 | 55卷引用:2011年广东省培正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7 . 有学者回忆说∶"1985年3月我去无锡调查,知道前两个月乡镇企业增长100%,我提醒他们不要头脑发热。他们答复说,乡镇企业要资金有资金(银行送贷款上门),要销路有销路(订货已达一年半产量),为什么不让我们生产?"由此可见,乡镇企业的崛起
A.奠定了城市经济改革的基础B.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
C.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D.加快了利用外资的步伐
8 . 1986年11月1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凡尔霖将交易所徽章赠送给邓小平,邓小平将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的“飞乐音响”股票回赠给他。这一事件
A.标志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B.是中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缩影
C.标志着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022-03-29更新 | 244次组卷 | 4卷引用:二轮拔高卷5-【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9 . “倒爷”是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利用地区差和时间差,运用手中信息网络,看准时机行情,转手倒卖,以攫取经营暴利的人的蔑称,这些人也是当时国家政府规劝、教育和整肃的对象。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与“倒爷”有关的法律法规却相继被废除或修订。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国家对“倒爷”教育收效明显B.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逐渐开放
C.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不断深化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建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人很早就对劳动问题有所关注。春秋时期《诗经》里就有很多描述劳动的场景。尽管在古代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中,劳动者往往受到轻视,地位并不高。但也有重视劳动和劳动者的思想,如战国时墨家与南北朝的《颜氏家训》就反对轻视农业生产劳动,重视农业知识的学习,批评士大夫“未尝目观起一垡土,耕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收”。古代统治者虽然轻视劳动和劳动者,但鉴于“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也有重视劳动者的一面,即所谓“以民为本”。其重点关注的是劳动者整体。

——摘编自田守雷《中国主流劳动价值观变迁研究》

材料二   我国从1949年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斗争,终于解除了剥削与被剥削的阶级,让社会劳动生产关系、生产力能够得到更加合理协调的发展,让我国的劳动力实现了以薪酬为工资的机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一直都在探索我国劳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劳动经济的发展对我国人民经济生活的影响。

——摘编自买买提·阿不拉《劳动价值观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劳动和劳动者受到重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者地位与劳动价值观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
2022-03-16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二轮拔高卷6-【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