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6 道试题
1 . “价格双轨制”是将价格分为“计划内”与“计划外”两种,“计划内”由政府定价,“计划外”由企业自销、买卖双方协定。从1985年开始,“价格双轨制”在我国逐步实行,其范围也从工业品生产资料扩大到其他商品。这一制度
A.割断了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B.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资源配置
C.确定了国企改革的正确目标D.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 . 有人对1976-1979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资料的变化制作了如下统计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人口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分配收入还贷款交售粮食
1976年19户110人35000斤230斤32元————
1979年20户115人132300斤800斤200多元800元30000元

A.农业生产技术出现极大改变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行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 . 下表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主要物资国家统一分配的比重变化情况。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钢材煤炭木材水泥
1980年74.3%57.9%80.9%35%
1987年47.1%47.2%27.6%15.6%
A.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B.市场对物资的调节作用增强
C.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D.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削弱
4 . 下图所示是1993年长春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集团)公司许可的一张股权证书。它可以用来说明当时长春
A.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革B.对外开放取得重大成果
C.国有企业已实现政企分开D.逐渐迈向市场经济体制
5 . 1985年,国家在粮食方面实行合同收购制,合同以外部分随行就市。结果,新的国家合同粮价比上年下降10%,集市粮价则只及60年代中期的水平(而同期全国零售物价指数差不多上升了2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压低粮价保证市场供应B.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管理失序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好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022-01-11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模仿真训练(三)历史试题
6 . 下图主要表明

注:(左)柱状图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相关重要讲话,(右)柱状图为中共文件、国家法律法规
A.非公有制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B.意识形态调整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C.改革开放以来国营企业的发展备受重视
D.市场经济体制下政策法规体系完备
2021-12-0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2007年数据反映,在我国土地流转规模占比最高的东部地区,如浙江省,承包地流转面积也只占承包土地总面积的23.2%,占比其次的西部地区的四川省,这一比例约为10%,占比最低的中部地区的湖南省,该比例为8%.这说明
A.土地流转不利于农业发展B.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亟待开展
C.土地流转尚需进一步推进D.经济发展程度影响土地流转
2021-12-07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昌吉教育体系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截至1981年年底,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5年,全国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全部结束,许多乡镇还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这
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B.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C.利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实现了农村居民的自治
9 . 1984年,第一次全国地方出版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召开,会议要求出版社建立严格的责任制,要尊重编辑部门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使贡献大的知识分子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这次会议的召开
A.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要求
C.建立了出版行业的现代企业制度D.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0 . 劳模是时代的领跑者,下面是不同时期全国劳模代表与劳模评选情况的简介,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时期突出代表与评选情况简介
新中国成立之初时传祥(掏粪工人)王进喜(石油工人)张秉贵(售货员)
改革开放初期陈景润(数学家)罗健夫(工程师)彭加木(科考队长)
2005年出现私营企业家30多人。控制企业负责人和县处级干部比例
A.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劳模都是体力劳动者
B.改革开放初期评选体现了市场经济导向
C.私营企业家当选体现对私营经济的肯定
D.21世纪后劳模评选逐渐淡化了官方色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