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6 道试题
1 .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这一规定
A.进一步突破了农村原有经济体制B.反映了国家市场经济的建设目标
C.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展D.体现了国家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
2 . 1978年底,四川省委、省政府经过反复酝酿,制定了14条试点办法,如允许企业可以增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及组织来料加工;职工可获得一定的奖金;可以利用外资对外装配加工等。这些做法
A.明确了市场的主体地位B.有利于激发企业的活力
C.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先河D.受到农村责任制的启发
3 . 作为“发财致富”符号的“万元户”,在1980年还是特例,只有短短三四年,到了1984年就迅速到达峰值,仅仅《人民日报》年使用量就达113词次,平均每三天就会有1词次,是前年的4倍。这反映出
A.党报成为政策宣传的主阵地B.体制变革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C.经济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D.国企全面改革改善了职工生活
4 .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中国农民曾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袁隆平的一生,见证了“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以下选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新中国成立后,袁隆平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的开拓者
②文革期间,袁隆平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③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袁隆平指明了科研方向
④改革开放之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1-08-23更新 | 439次组卷 | 7卷引用:新疆塔城地区兵团第九师龙珍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下图为1972—1988年中美贸易统计表(单位:百万美元),据此可知
年份中国的出口中国的进口
19723260
1975156304
198010593755
198538653856

A.与苏争霸处守势导致80年代美对华贸易出现逆差
B.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推动中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C.中国外交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变化推动中美贸易发展
D.文化大革命期间中美经贸往来和外交关系严重受阻
2021-08-17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塔城地区兵团第九师龙珍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农业的持续萧条,罗斯福政府先后两次颁布《农业调整法》,通过削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等方式维持粮食价格,不致出现“谷贱伤农”。其次,政府还向遭受自然灾害的农场主提供援助,19331937年仅因干旱而给农场主的援助就达到10亿美元。同时,为解决农业过度开发和农产品过剩等问题,罗斯福政府还通过立法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等形式,采取了如退耕还林等措施对农业资源进行保护,到1940年,新政把相当于1930年耕地面积16的土地从农业生产中撤出来,并予以绿化。此外,美国政府还专门拨出经费,形成农业教育、科研、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体系,从而大大提升美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力量。

——摘编自曾中平《罗斯福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政策改革的重点主要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由此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粮食产量不足的困境,初步解决农民温饱问题。80年代中期开始,中央一号文件多次给乡镇企业以政策支持,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民增收的巨大动力。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全局出发先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振兴”等农村发展战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1225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摘编自孙竹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农”政策历史演变和新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农业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罗斯福农业政策相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政策的不同之处,并简述其意义。
7 . 1953—1956年,我国农村开展了农民土地个体所有向合作社集体所有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78-1983年,我国农村实行了由人民公社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变,生产组织形式由集体转向家庭个体。这些变化
A.显示了国家的决定性作用B.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没有改变我国土地所有制D.说明了历史周期律的道理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结构比重图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1998年春晚歌曲《好日子》

材料四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主题(节选)

年份主题
1983举国除夕万家欢,共品春晚头道餐
1993欢乐、祥和、自豪、向上
2002祖国颂、社会主义颂、改革开放颂
2018喜庆新时代,共筑中国梦

请目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此阶段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特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业的新变化并分析我国工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80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让城乡群众过上“好日子”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指出90年代的中国在开放领域进一步“打开了家门”的重要标志。
(4)材料四中,1993年春晚的主题-自豪、向上”,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进入新阶段的主要标志?2002年春晚再次歌颂了改革开放的成就,回首2001年,我国为顾应经济全球化趋券,在对外开放方面又有何重大突破?
2021-07-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兵地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1983年,王石、牟其中等人干起了“倒爷”生意(上世纪80年代,一些人利用计划内商品和计划外商品的价格差,在市场上倒买倒卖有关商品进行牟利),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严重,同年,国家开放了500多种小商品的定价权,这种现象说明
A.市场经济已经占据主导B.经济乱象加速政府改革
C.国企全面改革蓄势待发D.国家亟需扩大对外开放
10 . 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B.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2021-06-13更新 | 11544次组卷 | 96卷引用: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