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9-20高三·全国·阶段练习
1 . 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恩。

材料一1933年6月,美国国会颁布工业复兴法,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间关系。将全国工业划分为17个部门,定“公平竞争法规”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和工资水平等。

——摘编自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

材料二联产承包责任制求用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

——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工业复兴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的背景,并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意义。
2020-11-07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高中历史202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个村支部书记的口述史

(水联、水钢是张家港市“村级企业的一面旗帜”,吴栋材为1979年永联村党支部书记)

一、设想。

1980年底以前设想些什么呢?……今年冬天平整土地120亩左右,全部种薄荷、公社已批准;1979年的冬天和1980年春天,开好鱼池,建好排涝系统,做到当年受益;1980年冬天把5队、6队……除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三角圩外,在种植上要粮棉并举,还要多种经营全面发展。

二、誓夺高产战当前今年秋播奋斗目标:小麦亩产增一成,力争达到650斤,保持全社第一名……薄荷亩产150元(一亩)生猪圈存达500头,农副工全面大发展,生活水平力争超过120元;两年半规划:11月初开以平整土地120亩左右。……填高三角圩走脚田基地……大队打算拿出每方土一角钱搞适当补助,其中抽出20%搞多快好为标准的奖励。

三、落实政策抓关键。

……生产队一定要贯彻多劳多得的原则,尽量做到定额管理为主,计件管理为辅,以任务到组,责任到人。……反对出工大轰隆,口号记杂工的错误做法;努力减轻农民负担和转变干部作风,……大量减少吃闲饭人员。

四、狠刹歪风不手软。

凡劳力外流在本县本省者(如租船运输,踏二轮车等),到10号止所订合同一律作废……在新疆等地各集体外出者,在9月底归队,过期按3元上交大队处理。外出拾花(荒)者按31天上交算。……实现四化,我们要变成工业省,2/3的人要搞工业和服务性行业,你这种贼里贼气的能让你进去吗?……仍有少数人还袭用“四人帮”横行时的那一套,胡作非为,头脑中私字作怪,还有严重的派性,抓住派性不放,这是极极端错误的。

——摘编自197894日吴栋材永联村社员大会上的讲话《警夺高产战当前,落实政策抓关键,很刹歪风不手软》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史料价值。
2020-10-25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河北省联考2021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新高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0年,苏俄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6%。粮食和原材料的短缺使多数工厂无法开工。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面包、肥皂等最基本的物品都十分缺乏。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农民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频繁发生。俄共(布)十大 后,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4月,政府宣布,1921-1922经济年度中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这个数字比原定的1921-1922年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很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额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农民占全国人口80%的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经过“文化大革命”,随着人口总数的激增,农民人均分配的口粮和现金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比1957年和1965年还略有减少。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稳定了.天下就大定了。”1979年6月18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议休息时,万里找陈云说:“安徽一些农村搞起了包产到户,怎么办?”陈云回答;“我双手赞成。"之后,万里又同邓小平淡。邓小平说;“不要争论,你就这么干下去就完了,就实事求是干下去。”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俄两国农业新政策的相同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农业政策调整的历史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农业的持续萧条,罗斯福政府先后两次颁布《农业调整法》,通过削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等方式维持粮食价格,不致出现“谷贱伤农”。其次,政府还向遭受自然灾害的农场主提供援助,19331937年仅因干旱而给农场主的援助就达到10亿美元。同时,为解决农业过度开发和农产品过剩等问题,罗斯福政府还通过立法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等形式,采取了如退耕还林等措施对农业资源进行保护,到1940年,新政把相当于1930年耕地面积16的土地从农业生产中撤出来,并予以绿化。此外,美国政府还专门拨出经费,形成农业教育、科研、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体系,从而大大提升美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力量。

——摘编自曾中平《罗斯福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政策改革的重点主要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由此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粮食产量不足的困境,初步解决农民温饱问题。80年代中期开始,中央一号文件多次给乡镇企业以政策支持,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民增收的巨大动力。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全局出发先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振兴”等农村发展战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1225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摘编自孙竹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农”政策历史演变和新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农业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罗斯福农业政策相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政策的不同之处,并简述其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年份总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城市化率(%)
19501957551966465391371061816.5516.42
195819606599466207122101373118.5020.74
1978198496259103475152301968615.8219.02
1985200310453212931521054—.4207120.1432.53

——摘编自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

材料二   在北京,每年都有300多万来自天南海北的农民工,和这个城市同在,与这个城市一起成长…在经济发达、进城务工青年最密集的珠江三角洲,进城务工青年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5%以上……据专家估计,农民工每年给城市经济创造1万亿——2万亿元人民币的GDP增量,并为农村增加5000600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另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测算,目前北京市农民工的劳动力贡献,在建筑业占83%,在批发零售业占49%,在制造业占29%。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集体兴办乡镇企业带动农村全面进步的“苏南模式”,以个体经济为主、以兴旺的家庭工业为主的市场性企业模式——“温州模式”,还有以外向型企业为主的“珠江模式”。1992年,全国乡镇企业劳动力1.12亿人,比上年新增就业600万人,超过城市国有企业职工的总和,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1992年年产值超亿元的乡镇企业365家,1993年超过400家。全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9000℃元,约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1/3以上。

——摘编自齐鹏飞、杨风城《当代中国编年史》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特点并分析不阶段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分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发展中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1981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1983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1984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茧、糖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简析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因,并概括其内容。
(2)简要评价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2021-06-09更新 | 4247次组卷 | 37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7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过总结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井冈山道路。但其之形成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尤其要打破党内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杰出人士长期以来推演出的对俄国革命范式的盲目尊崇。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等率领工农革命军向罗霄山脉进军,到达三湾村后,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做了大量社会调查,形成了《兴国调查》等著名长篇调查报告,针对当时红军中的旧部队习气严重问题,对部分地区的党组织进行了重组。共产党人坚持人民立场,颁布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法令,实施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举措。在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篇章,运用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探索并成功实践了井冈山道路。

——摘编自孙伟《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联系》

材料二   根据社会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地调整空间战略,是党夺取政权、掌握和巩固政权的基本经验之一。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进行的空间战略选择与布局,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必须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城市与农村空间中进行的每一次战略调整,都对党的历史产生过深刻而全面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党史活动原有的展开路径与模式,衍生出了全新的党史发展轨迹。

——摘编自崔保锋《空间思维与中共党史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与“俄国人的道路”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党内对俄国革命范式的盲目尊崇”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某一次空间战略选择,说明其必要性。
2021-06-04更新 | 213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中2021届高三五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云南是小粒咖啡的重要产地,2011年云南农民张奎买了5000株咖啡苗,并拿出家里的10多亩地种咖啡。张奎的父辈一直种茶叶,张奎本人则在某世界知名咖啡公司的农艺师邬特指导下,习得咖啡种植技术。邬特是位比利时籍农艺师,这位技术人员不仅带来了咖啡公司的种植技术,还把跨国公司的整套收购与供应链都带了过来。每周一到周三,咖啡公司都将“纽交所”当天的咖啡交易价格发给种植咖啡的农民,农民们也可以,上网查看价格并选择在价格合适的时候将自己的咖啡豆出售给这家咖啡公司。

——摘编自赵萌《中国咖啡早已“全球化”》


(1)依据材料一,指出推动“中国咖啡生产融入全球化”的因素。

材料二   2016年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处于施工阶段的有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轻轨项目等。正在推进的项目是俄罗斯莫斯科——喀山高铁、美国西部快线、马来西亚——新加坡高铁、横跨南美洲大陆的两洋铁路、坦赞铁路等。其中莫斯科——喀山铁路项目大部分位于高寒地区,而中国在高寒高铁建设施工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两洋铁路的修建面临着复杂的地质条件,需要穿越高大的安第斯山脉,从秘鲁的港口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由于中国拥有全球顶尖的高原铁路工程设计建设能力,施工周期短且平均造价低,所以中国的施工技术方案是这一项目成功的关键。

——中华铁道网《2016年中国高铁“走出去”有哪些项目值得关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中国面对全球化的角度谈谈你对高铁“走出去”战略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古就以农立国,“民以食为天”的思想悠远久长。反观历史,饥荒不断,据统计,从公元前18世纪以来的4000年间,共计发生各种灾害有5500多次,平均每半年即发生灾害一次。为此,历代统治者往往将粮食看作为天下之大命的重要物资,把它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位置。最早的粮食安全思想反映在《礼制·王制》,提出“耕三馀一”,即粮食的安全系数为50%,按粮食的年度计算,年末的库存率(包括政府和民间库存)相当于半年的粮食消费量。汉代贾谊积极主张发展粮食生产,重视粮食储备,认为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唐宋时期,形成了体系健全的救荒救灾的仓储制度,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历代政府一方面发挥政府在粮食流通中干预作用,另一方面,还发挥自由贸易在调节粮食余缺的作用,如乾隆时期,对建立全国统一粮食市场的必要性就有着清醒的认识,并给粮食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超过6000亿斤,1984年粮食产量超过8000亿斤,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2000亿斤大关,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突破13000亿斤,之后的几年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上。粮食生产跃上新台阶,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古代重视粮食安全的主要做法以及影响古代粮食安全的基本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产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
2020-06-11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考后强化历史试题(新课标Ⅲ卷)
10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安徽省小岗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承包责任书

材料二1992年初,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摘编自李洪峰《战略家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分析此次谈话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020-11-0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高中历史204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