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自上官敬芝 张蕙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变化轨迹研究》


上图反映了1978—2006年中国居民人均收入变化趋势。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2-09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78年后,安徽滁县地区的左邻右舍在交界地打出了“反对复辟倒退”“抵制安徽的单干风"等大字标语。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安徽(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引进外来投资
C.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推行国企改革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解决农业快速发展并为工业化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中国共产党认为只有工业化才能最终解决贫穷落后,才能最终解决农民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起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体制。农业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农业剩余产品,降低了工业发展成本。1953~1957年国家预算收入中,由农业及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运输等利润和税收间接构成的财政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0%。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材料二   1978年后,城乡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政府不再完全通过计划的手段来调节城乡关系,但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趋向并没有立即改变。当农副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已能够满足城市需求的条件下,农民和农村主要通过直接投资(乡镇企业)、提供劳动力等方式,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以上材料改编自武力《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政策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的变化。
2022-06-08更新 | 4132次组卷 | 37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1月份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4 . 1962年,广东的一些农村确定了每块田地的质量要求,实行包工到组或个人,建立评奖、评罚责任制,超产归个人或按比例奖罚;有些零星分散的土地则完全包给个人,超产部分完全归个人。这些措施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B.加速了人民公社体制的瓦解
C.利于纠正农村工作中的错误D.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这里的“拢合”与“散伙”分别是指
A.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B.“大跃进”运动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与人民公社化运动D.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 . 1983年,东莞县专业户、重点户、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应运而生、蓬勃发展,从事各种专业的劳动力6.87万人,占农业总劳动力的16.4%。这反映了当时
A.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农村改革激发社会活力
C.国企改革取得初步成果D.对外开放不断走向深入
2021-09-02更新 | 319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大附中2022届高三8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7 . 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2021-04-20更新 | 275次组卷 | 58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2020届高三3月线上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1978—1988年我国农村社会总产值结构表,这说明
农业产值占比非农业产值占比
1978年68.5%31.5%
1988年46.5%53.5%

A.国民经济结构逐渐趋于合理B.包产到户发挥积极作用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明显D.农村经济改革成效显著
9 . 潘桂山是湖北省大冶县木栏村村民,在他家里,保存着从1982年到2018年的8本家庭账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1年之前,一直过的是集体生活,每年靠工分分点粮食,家庭账本上能记的主要是工分。1981年,分田到户后,潘桂山和妻子才有了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收入,这笔收入还是靠卖菜所得。

1984年,潘桂山一家每个月都有进账:元月份农副业收入71.72元、2月份收入92.43元、3月份收入88.79元年下来,收入达到952.17元。

1987年,账本记录支出更详细:2月14号付铁山早餐款0.80元;3月28号付肉一斤1.8元;3月29号付火柴10合0.26元;3月31号付白酒一斤0.96元。

1993年,潘桂山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他发展蔬菜生产,修建村级公路,带头创办企业,带领村民致富,木栏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1998年,家庭账本里,除了日常饮食开销外,还记有煤气一坛50元;大哥大费63.36元;电话费151.59元……。这一年,潘桂山的家庭年收入超过了7万元。

2012年,潘桂山全家总收入超过了12万元。

——摘编自汪涛《36年家庭账本记录时代变迁》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潘桂山家庭账本如何反映中国农村的时代变迁?
2021-01-1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运河中学等三校2021届高三1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1953195419551956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723日)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53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