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78年初,凤阳县乃至安徽省尝试“包干到组”,小岗人也满怀兴趣把20户人家分成4个小组。没干多久,组里就产生了矛盾,于是每个小组又分“叉”,全队分成8个小组,还是干不好。一天夜晚,生产队召开社员会议。穷疯了的社员提议:这样干不好,干脆包干到户。大家最终拟订了3条意见:1.夏秋两季打的头场粮食要先把国家公粮和集体提留交齐;2.明组暗户,瞒上不瞒下;3.如果队长因此犯法坐牢,他家的活由全队包下来,小孩由全队养到18岁。到会的18户户主赌咒发誓按下红手印。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大包干”。
小岗人用18个鲜红的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蔚为壮观的一页。“大包干”诞生伊始,就有人责难说,这违背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原则,是资本主义;也有人说,“大包干”是机会主义。
就在有人对“大包干”提出质疑、改革处于关键时刻时,1980年5月31日,小平同志在同其他中央负责人就农村问题发表重要谈话时指出:“农村政策放开后,一些适应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邓小平扭转了乾坤》记者 靳生 黄勇


根据材料回答:
(1)为什么要实行“大包干”,“大包干”指的是什么?
(2)“大包干”经历了哪几个步骤?为什么得到邓小平同志的支持?
(3)简要分析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我国农业发展主要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2016-11-18更新 | 3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2 . 1984年,在国庆的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农民从联产承包中得到的实惠是

A.获得了承包土地的所有权
B.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C.获得了劳动产品的所有权
D.获得了一切生产资料所有权
4 .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 不明,收工点了灯”。这一变化缘自
①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③基层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                  ④农业合作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5 . 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B.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6-11-27更新 | 1155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0年福建福州八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6 . 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生产的发展
C.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成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