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087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组织本校学生返乡开展了主题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村变迁”的专项调查活动。本次活动共调研了180个村,访谈了100多位村民,这些村民的年龄集中在50-70岁之间,长期生活在农村,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甚至有些还担任过村干部。调查结束后,收到了有效调研问卷100多份。2010年,本次活动的调查报告公开发表。在报告中,作者将“过去30年里,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有什么变化”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整理成了下面表。

调查地区认为提高的村认为降低的村认为其他的村调查村数
数量占比(%)数量占比(%)数量占比(%)
东部3155.42239.335.356
中部2048.81843.937.341
西部1161.1422.2316.718
合计6253.94438.397.8115

——据于乐荣左停《1978~2008年:中国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变迁——项来自中国150个村的调查报告》


(1)上述材料可为我们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提供哪些借鉴?
(2)结合所学知识,对表呈现的调查结果进行解读。
2023-02-1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北魏孝文帝起,历代均田制的实施,就是不普遍的、打折扣的。以唐代为例,尽管唐初均田令规定授予民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但各级官员利用特权大量占田,“公田”日少,再加上“丁口滋生”,政府并没有足额土地授予民众。唐代开元年间的户籍文书记载,有户主余善意应受田一顷六十一亩,实际只受二十八亩,但要交的租调却一点未减,需要“纳租二石(“一丁之租”)。民众苦困,“耕者日少,田有荒芜”,到武则天时,“天下户口,亡逃过半”。

——摘编自杨志玖《论均田制的实施及其相关问题》等

材料二   明代前中期江南平原实行水稻一年一作制,一个无牛农户可种稻25亩上下,自明后期以来,水稻与春花轮作的“新一年二作制”逐渐推广。在这一新的耕作制度下,时人提出:“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一十亩”。在苏州、松江等江南蚕业和纺织业最发达的地区,妇女大多不下田劳动,所以农户耕田更要少一些。明后期以来江南“人耕十亩”经营规模的出现和普及表明这种经营规模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比其他经营规模更佳。

——摘编自李伯重《“人耕十亩”与江南农民的经营规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在分析均田制走向崩溃的原因时所选取的视角。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后期以来“人耕十亩”现象形成的原因,并从唯物史观角度对该现象的合理性进行解读。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经营规模谈谈你的看法。
2022-04-30更新 | 288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粤港澳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班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历史学是一门科学,不多也不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研究应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有一分材料,只说一分的话。”

制度史料结论

西周的分封制
周王朝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先代贵族等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分封制有效增强了周天子的权威,实现了高度集权的垂直管理体系,使周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唐朝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清朝的监察制
清代都察院听命于皇帝,已经成为集行政监察、司法检察和财政审计等职能为一体的国家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在纠举官吏时,可以采取拘捕、审讯甚至先斩后奏等手段。

材料二   “历史叙述是对历史的记录和描述,既包括历史事实的传递,也包括叙述主体个人意识的传递。”


——据:张定河《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原则及其历史演变》整理

材料三   中共的“三农”政策,是随着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



(1)根据材料一所给史学原则,补充表中空缺的史料和结论,并对错误结论加以修正。
(2)美国的联邦制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关系呈现出“由平衡到集权化”的演进趋势。参照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揭示的历史现象,任选其中三次变革进行解读。
2021-08-10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自由贸易与经济体制变迁

材料一   中国近代的自由贸易思想反对为了争进出差之正负而重征进口税,……在批判了关税壁垒以后,矛头直指清政府阻挠国内工商业自由经营的政策。谭嗣同认为,“凡谓以商务、税务取人之国,皆西人旧学也”,反驳“以通商致贫”的观点。梁启超极力称颂司马迁的自由放任思想,指责清政府与民争利。严复用自由贸易理论反对洋务派顽固坚持官督商办,因为保护这类企业的政策阻滞了国内商业的发展。

——摘编自袁明照、郭丙合《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前期自由贸易思想的特点,分析这种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   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定》,加快农业生产合作社建设步伐。1958年,中共中央在北戴河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人民公社制度迅速在全国普遍推广。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乡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0年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讲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那种相对静态稳定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中国农村社会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新中国建立以来农村经济体制变迁”进行解读
2020-09-0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统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粮食生产状况统计


时期耕地面积(亿亩)粮田面积(亿亩)人口(亿)人均粮田(亩)粮食亩产(公斤/亩)人均占粮(公斤)
战国末期0.90.850.24.26108460.5
西汉末期2.382.240.63.76132496.5
唐朝2.111.990.533.76167628
宋朝4.153.91.043.75154.5579.5
明朝4.654.21.33.23173559
清朝中期7.276.183.611.71183.5314

——据吴慧《农道:解读中国粮食问题》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农产品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海关报告显示,历年出口的农产品占出口货值的比重,1873年为2.6%,1893年为15.6%,1903年为26.8%,1910年为30.1%。同时,晚清政府对进口西方米、麦、五谷免税,使洋米洋面得以在中国乘势倾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挤占了粮田,以及近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扩大了对粮食的需求。这都影响到近代粮食生产,导致粮食短缺。

——据汪德平《近代中国的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材料三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均占粮仅为210公斤。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1996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380公斤左右;人均肉类产量41公斤、水产品21公斤、禽蛋14公斤、水果35公斤、蔬菜198公斤,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据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粮食问题》(1996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粮食生产的情况,并说明晚清粮食生产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后粮食生产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2020-04-21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6 .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推进。改革开放后,实现了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相继作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形成了区域共同繁荣、全面协调发展的愿景。

材料二   中国经济结构变化表(1978-2008)单位:%

类别年份197819902008
 
产业结构GDP占比
农业28.227.111.3
工业47.941.348.6
服务业23.931.640.1
城镇人口占比城镇人口17.926.445.7
所有制经济工业
总产值占比
公有制10081.569.3
非公有制018.530.7

(1)依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的角度,进行解读。
2021-02-01更新 | 23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1届高三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某学者对中国1952—198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百万吨)的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以发展农业为核心
B.五十年代以来粮食产量逐步提高
C.“文化大革命”推动农业快速发展
D.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显著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家庭联产承包任制作为断时期对农村经济体制的有效安排,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就制度变革本身而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我国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存在家庭联产承包和家庭承包经营两种不同的提法。但笔者认为,无论哪一种提法都不能简单概括这一时期的生产责任制,它呈现了阶段性的特点。也有一种观点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视为传统社会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张兆金《“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再认识》

解读上述材料,可以选择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简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2018-10-0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9月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二历史试题
9 . 对如图解读正确的是
A.农业改革改变了农村土地公有制的性质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在农村确立
C.农产品价格的增长体现了国家优先发展农业的国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