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1980年国家农委的一份农村调查报告中写道:“‘尖头户站,滑头户看,老实户气得不愿干’的现象没有了”,“‘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就动手’的一年到头打疲劳战的现象也没有了”。这反映出
A.生产关系调整初见成效B.农村社会风俗的改变
C.农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D.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
2021-09-27更新 | 5089次组卷 | 45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总结提升)-【高分必背】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
2 .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霍华德设想的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被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法国建筑师加尼埃从大工业的发展需要出发,把“工业城市”的要素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划分。从18世纪开始,法国里昂逐渐成为工业城市,20世纪30年代以后,里昂郊区的卫星城镇大规模发展,逐渐与市区连为一体。里昂老城是法国乃至欧洲的文化与艺术中心,城市生活居住区沿罗讷河和索恩河呈南北长条形而建,疗养及医疗中心位于北边上坡的向阳面,东部是广袤的田野。工业区分布在市郊,南部是大型核电站,保障城市的能源供应,东南部是汽车工业基地。备区间均有绿化带隔离。里昂作为交通枢纽,是欧洲物流的主要仓储和中转基地,火车站设于工业区附近,城市设快速干道和供飞机起飞的实验性场地。

——摘编自《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材料二   19491978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仅从12.5%提高到17.9%,平均年增长0.2%,这种缓慢的城市化主要是严格的户口登记条例限制了人口迁移流动。80年代起,我国城市化进入了“中国特色城镇化模式”,伴随乡镇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非农转移就业模式产生了“人口就地城镇化模式”。90年代以来,我国东南沿海诸多地区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逐渐转变为负值,这些地区常住人口规模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迁移流动人口的贡献。大量外出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地区,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摘编自《人口流动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田园城市”和“工业城市”理念提出的背景。并说明这两种城市的各自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改革开放前后制约和促进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历史因素。
2021-09-24更新 | 30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第十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巨大成就(A卷新题基础练)
3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A.国有企业B.大中城市C.沿海地区D.农村地区
2021-09-17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尖子生选拔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选拔卷)
4 .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安徽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创办了经济特区
2021-08-16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按单元章节训练卷(课标全国专用)-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0年)大事年表

19781212日,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包产到户”协议。
1213日,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
1218日至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79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国防部长徐向前声明“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中美正式建交
129日至25日,邓小平访美
7月,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19804月,四川广汉向阳公社率先改社建乡
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推广
如表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请从中提炼出一条线索,并运用所学知识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线索(要求:线索明确,概述和评价须有史实依据,且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农业的持续萧条,罗斯福政府先后两次颁布《农业调整法》,通过削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等方式维持粮食价格,不致出现“谷贱伤农”。其次,政府还向遭受自然灾害的农场主提供援助,19331937年仅因干旱而给农场主的援助就达到10亿美元。同时,为解决农业过度开发和农产品过剩等问题,罗斯福政府还通过立法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等形式,采取了如退耕还林等措施对农业资源进行保护,到1940年,新政把相当于1930年耕地面积16的土地从农业生产中撤出来,并予以绿化。此外,美国政府还专门拨出经费,形成农业教育、科研、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体系,从而大大提升美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力量。

——摘编自曾中平《罗斯福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政策改革的重点主要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由此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粮食产量不足的困境,初步解决农民温饱问题。80年代中期开始,中央一号文件多次给乡镇企业以政策支持,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民增收的巨大动力。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全局出发先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振兴”等农村发展战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1225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摘编自孙竹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农”政策历史演变和新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农业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罗斯福农业政策相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政策的不同之处,并简述其意义。
7 . 1953—1956年,我国农村开展了农民土地个体所有向合作社集体所有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78-1983年,我国农村实行了由人民公社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变,生产组织形式由集体转向家庭个体。这些变化
A.显示了国家的决定性作用B.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没有改变我国土地所有制D.说明了历史周期律的道理
8 .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这一政策有助于
A.加快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B.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C.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D.活跃城乡商品市场
9 . 1978年1月,四川广汉县金鱼公社在农业生产上实行“分组作业、以产定工、联产计酬”责任制,成为全国第一个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公社。这说明四川广汉县
A.试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打破了农村人民公社体制
C.进行了经营制度变革尝试D.贯彻党中央改革开放决策
2021-07-03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按单元章节训练卷(课标全国专用)-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0 . “民工潮”是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所形成的潮流。上世纪80年代起,每年农历正月前后,浩浩荡荡的民工大军南下北上,东奔西跑,铁路、公路车流如水,交织成一股逾月不退的“春运潮”,拍打着城市的门户,波及几乎全国各大城市。这表明改革
A.给农村经济带来了弊喘B.造成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C.培育了自由的农村市场D.激发了农民的生产潜力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