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代中国的农村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这次改革由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形成了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广泛推行,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张海荣《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历史变迁》等

材料二   中国改革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改革的措施并分析其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指出材料二中“原有社会治理模式”在经济体制方面的表现。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体现由“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
2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中国疆域辽阔,村庄星罗棋布。全国的自然村落1990年是377.3万个,2010年减少到273万个,到2015年减少到264.5万个。近年大量村庄合并和新型社区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乡村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原来自然分散、熟人性的、以乡土生活为主的村落共同体,在快速消失,代之以更多集中化的陌生性的、以非农生活为主的新社区。这意味着整个农村社会发展已处于非常重要的转型阶段。

材料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部分著作

著作作者出版信息
《屯堡乡民社会:九溪村》孙兆霞等2005
《城市化中的石牌村》郑孟煊等2005
《李集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60年变迁》林刚2010
《李罗侯村76年的变迁》朱文强2011
《一个北方村落的百年变迁》林聚任等2013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翼主编《改革开放40年社会发展与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年中国农村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这些著作研究的核心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些学者研究该问题的视角有何主要特点。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材料一对材料二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夏秋之交,安徽遭遇了特大旱灾,秋种难以进行。安徽省委将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借”给农民。有些地方在“借地”的基础上搞起了包产到组,其中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搞起了包干到户。

——吴恩远《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材料三   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人们思维深处的深层次忧虑没有解决。从南方讲话到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与此同时,政府进一步开放,到90年代中期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安徽“借地”的做法为何得到农民的支持。概括这种做法对农村改革的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解决这些弊端的。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哪一国际组织?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呈现的特点。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联产责任制从承包到组向承包到户、最终到包干到户(“大包干”)演进,这奠定了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本格局。农民概括“大包干”是:“交了国家的,留了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这种制度的实质是将农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与劳动成果的剩余直接挂钩,农民直接享有在必要扣除后全部的剩余索取权,所以农民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大包干”以其独具的优越.性受到农民的特别拥护,终于成为家庭承包经营的主要形式。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承包经营,绝不是单纯经营管理方式的改变,而是中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和激励机制的根本性变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过去几十年实施的计划经济发出的第一声炮响。

——摘编自张晓山《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施“大包十”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实施“大包干”的历史意义。
2020-12-14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2021届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清代嘉庆《松江府志》载:“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清代乾隆《真如里志》卷一载:“标布,紫白二色,比户织作,昼夜不辍,暮成匹布,晨易钱米,以资日用。”嘉庆《南翔镇志》卷十二,引明末人张鸿磐“请照旧永折疏”曰:嘉定县“仅种木棉一色,以棉织布,以布易银,以银籴米,以米充兑。”

——摘编自萧国亮《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农村家庭棉纺织生产》

材料二 到1983初,全国“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已达到93%,全国1.8亿农户获得农业生产的自主权。1983年10月,中央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撤销农村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1984年中央出台《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将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其中864872个企业不同程度得到外资支持;1985年根据《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扩大市场调节,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交流,农产品价格较1978年上涨23%。198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3倍。

——摘编自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上海地区家庭棉纺织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020-11-0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陈州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发生于列强大肆入侵中国的艰难时代,清王朝处于最为没落的时候,孙中山带领全国的爱国青年掀起了这场革命。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由传统的封建帝制转换为较为先进的资产阶级专政。虽然这次革命没有成功,但它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摘编自《浅析辛亥革命》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更重要的是这一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也是中国人民的胜利。

——摘编自《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材料三 这场新的革命,是在过去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的。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摘编自《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简析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革命”在经济体制方面实现的根本性变革。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民公社成立初期,实行单一的公社所有制,把原来几十个条件各异的合作社合到一起,财产全部上交,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归集体所有,家庭副业、小商小贩、集市贸易等被取消。

1962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以生产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实行按劳分配,反对平均主义,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家庭副业。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把土地包给社员,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在分配方式上实行直接联产计酬,即“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1984年3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出:乡镇企业是多种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柱,是广大农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80年代中国农村在分配方式和经营方式上发生的变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时我国农村变革产生的积极作用。
8 . 2018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18年新年贺词。在新年贺词中,有这么一句话激励着每一个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古往今来,为实现国家的富强,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无数志士仁人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元初,四方丰捻(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

——《开元纪事》

材料二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也促使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下图中,手枪上有两行字:“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走上了民族独立的新纪元。

材料五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不仅提高了公民总体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流动性。中国发展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挑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并且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民主的国家发展模式。

——(美)弗兰克·萨克雷·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900至反恐战争》


(1)古代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曾有过灿烂辉煌的时代,材料一可以用于研究历史上哪个朝代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的政绩?
(2)“在炮口的逼迫下”,近代中国进入了怎样的社会?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年月日)
(5)材料五中,“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的总设计师是谁?在农村实行的主要改革措施是什么?
(6)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020-10-1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初升高衔接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到隋唐,均田制绵延了300多年,保留了大量的国有小农,但这一制度到唐中叶已经崩溃。宋代不立田制,国家不再干涉土地财产关系的变化,致使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土地权利的流转加快,租佃关系盛行,成为主导的土地经营形式。土地租佃制度的发展使土地的使用权和占有权得以分离,土地的使用权可以独立地进行流转,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宋代佃户有人身自由,法律上也和主人有基本的平等地位。

——改编自侯加永《宋代的土地流转制度研究》、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材料二   中共中央19821号文件明确指出,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说它是“新形式”,是因为它冲破了旧的模式。首先,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在农村的社会化生产中,又有许多事情是仅靠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办不了的,例如水利设施的兴修、大型农业机械的购置、大型科研项目的组织等,这就需要加强“统一经营”的作用。其次,在产品的分配上,实行联产计酬,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就纠正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真正贯彻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摘编自顾晓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租佃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后,农村逐渐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趋向市场化。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速增,冲击着停留在传统体制内的城市。80年代,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通过明晰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形成“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朝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国企改革保证了经济稳定运行,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但存在配套改革滞后、约束激励机制尚束健全等问题。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上任伊始采取经济应急措施,推行“百日新政”,但本身的诸多不足,使经济难以真正复兴。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等


依据材料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进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美国三十年代经济改革的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