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下面是1979—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增长)曲线图。

对80年代末的趋势解读正确的是
A.国企改革一直停滞不前
B.GDP整体呈现大幅下滑
C.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增速
D.结构调整影响经济的发展
3 . 如图是1978年和2002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导致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B.国有企业改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D.经济特区设立
4 . 《激荡三十年》中写道在1983年之前,政府明令不允许私人买汽车跑运输,一个今天已经消失的经济犯罪名词——投机倒把’在当时是一个很严重的罪名。”之后,“投机倒把”的罪名被“长途贩运”所替代。出现这种变化得益于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央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地位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歌曲能反映和记录一个时代的历史,也可以见证时代的变迁。

1979年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为许多人津津乐道。“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1992年《春天的故事》又迅速唱遍大江南北。“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材料二
数据一:30年来,我国GDP世界位次由第10位上升到第4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1.8%上升到2007年的6%。

数据二: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增长6.3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从21.9元增加到1.3万元。

标语:“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材料三浙江衢州人朱惠诚,在家乡种了10余年的地,最近他来到江苏张家港市塘桥镇,尽管干的依然是他熟悉的农活,但他每月却能领到固定工资。在张家港,像朱惠诚这样的“农业工人”已有2万余名。

全国总工会的一份调查表明,目前,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就有1亿多人,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工人队伍构成发生历史性变化,农民工已成产业工人的主体。

多年来,随着农民工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务工者条件得到改善,生活也越来越好,有的还利用打工时学到的技术,回乡创业,当了老板。

请回答:

(1)材料一《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有何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

(3)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历史性变化,依据材料三概括其变化。

(4)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与国家经济与发展改革委员会共同筹建了一个关于改革开放的论坛,各界反响热烈。请为论坛设计一条宣传性标语(字数不得超过20字)。

2018-06-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
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
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
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