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税收是国家机器运行的重要基石。税收制度的变化反映社会经济的变化;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会导致税收制度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赋税(役)制度的变化

时代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初税亩”,按照土地数量征收实物。此后,按土地征税的制度在各诸侯国先后实行。
两汉时期按亩征收土地税,数量较少;按人口征收“口赋”,即人头,数量较多。
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接土地和财产的多少,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

明清时期
明朝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折成银两,按人丁和田亩收税。清朝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化的趋势。

材料二:(民国时期)先是对城市工商业课征的间接税(注:指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收)超过历史上的田赋,逐渐上升为主要的税收。国民党政府的间接税,除了关税、盐税以外,还对卷烟、面粉、棉纱、火柴、水泥等各种商品征收。20世纪30、40年代,国民党政府从外国引进了近代直接税制(注:直接税指税负不能转嫁,而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的税收,如所得税、房产税等)。

——摘编自刘军:《中西方传统税收文化的比较》


(2)依据材料二,概括民国时期中国税收较古代的新特点。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5080200
儿童津贴13.013.013.0
其他津贴50.130.10
纳税0—7.9—43.8
国民保险—4.5—7.2—18.0
实际收入108.6108.0151.2

——(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3)依据材料三,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材料四:1978年之前,国家和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主要是企业将所得利润上缴国家。为规范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20世纪80年代,开始把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款,实行“利改税”。国有企业的利润中,先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和地方税,税后利润再在国家和企业之间分配。从1994年起,国家进行财税、金融等方面的重大改革。至1997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形成。2018年全年减少税费1.3万亿元。2019年,继续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总体减税费将达到2万亿元,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等


(4)依据材料四,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税制改革的目的,结合所学,分析我国税制改革的背景。
2019-05-1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工业化建设道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读图,回答问题。

图1   20世纪50年代的新建工业分布


图2   20世纪60、70年代的新建工业分布


(1)解读图1,指出该时期新中国工业建设的特点并对其原因作出合理解释。
(2)解读图2,指出该时期新中国工业建设的特点并对其原因作出合理解释。

图3   1978年以来现代化建设成就



(3)据图3,概括1978年以后中国工业发展的新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说明中国工业怎样才能保持持续发展。
2021-06-16更新 | 279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生产与消费决定着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


年份
人口数
(万人)
耕地数
(万顷)
耕地负荷数
(人/顷)
米价
(千文/石)
1661323.358.75.50.963
1685332.472.75.30.539
1724533.680.06.70.575
17531651.483.119.91.012
17843283.289.836.61.412
18204799.295.050.52.432

——(据《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代两湖地区物价的变动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动的原因。

材料二   19世纪8090年代,工人们能够消费得起食物和除住房以外的东西了。工人们的预算中现在包括了更多的衣服开销,甚至可以去进行休闲消费了。人们从乡村向城市的大量迁移,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到20世纪50年代,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农民数量都下降了50%。但工人阶级的规模并没有因此而扩大。随着白领雇员人数的逐渐增加,产业工人的人数逐渐下降了。同时,工人阶级的实际工资上升使他们能够以中产阶级的模式进行消费了,由此进入了一些观察家所称的“消费社会”。20世纪20年代,商业中引入了分期付款方式,这种方式在50年代广为流行,使得工人们有能力像中产阶级一样购买电视、洗衣机、冰箱、吸尘器、录音机和汽车等。

——(据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兴起“消费社会”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消费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从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看,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过去,我们很不重视建筑业,只把它看成消费领域的问题,建设起来的住宅当然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这种生产资料的部门,也是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部门。要改变一个观念,就是认为建筑业是赔钱的。应该看到建筑业是可以赚钱的,是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增加积累的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所以,在长期的规划中必须把建筑业放在重要的地位。建筑业发展起来就可以解决大量的人口问题,就可以多盖房子,更好的满足城乡人民的需要。

——(198042日邓小平《关于建筑业和住宅问题的谈话》)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关于建筑业的观点并分析原因和影响。
2020-12-1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   18—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21.0

27.5

51.0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   考察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二)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止发展时期;(四)1978年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请回答:
(1)从经济的角度   ,结合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和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第(一)(四)阶段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是1970-2012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借鉴国外成熟经验B.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
C.先后实施改革开放D.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
6 . 下图体现1978-1985年第二、三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拉动的变化情况。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三线建设改善国家工业布局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展开
③对外开放迈出了重大的步伐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如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2022-06-22更新 | 8977次组卷 | 8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20世纪50年代起,国家主要采取“均衡发展战略”,政府投资重点指向内陆地区。1981的“六五”计划则提出了“充分发挥沿海地区的特长,带动内地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这一变化(       
A.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增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
C.推动了工业布局的均衡发展D.加速了工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9 . 1986年,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由原来的国家一单位制向国家主导、社会与个人共同分担的方向改革。这一变化原因在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B.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0 . 某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开放格局的形成》《农村的新变化》等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从复关到入世》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D.《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