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交往经历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为了挽救国家危亡,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历经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因此,“欲图根本之教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他们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三   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并指出:“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习近平也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业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鸦片战争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新的启蒙运动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中国做出主动开放是在哪次会议上?你如何理解中国的对外开放?
2021-01-1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等五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示意图。


材料二   利用外资是新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国大规模利用外资开始于1979年。随着有关利用外资的法律、法规及各项投资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完善,外商投资不断发展、扩大。从1993年起,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年来,外商投资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投资区域由基本集中在较发达的东部地区逐渐向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扩展,投资领域由最初仅限于工业和建筑业发展到覆盖了农业、工业、交通、邮电、商品零售、饮食娱乐、金融保险等国民经济主要行业和部门,投资的产业结构已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在直接引进外资的同时,吸收间接投资方式也呈多样化。中国与国际金融资本和跨国公司的合作健康发展,被世界投资者、金融界评为投资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武斌《世纪中国:光荣与梦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的变化情况,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利用外资的特点与意义。
3 . 我国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镇
4 . 追求工业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一直追寻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办洋务的封建官僚们主持下,中国开始有了一批官办的企业。这些企业因为 是使用新式机器,雇佣了大量工人,大体上按照西方的机器工厂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生产, 已不同于旧有的官营工场手工业,所以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中很 大部分是军事工业,它们的产品供应给国家和军队,并不作为商品而出售,更不投放到 市场上去。这些企业不但为封建官僚所控制,而且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有很大的依赖性。

材料二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在 1912 年到 1919 年 8 年间,建成厂矿 470 多个, 投资 9500 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大于 1.3 亿元,8 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摘编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   经过对政治、经济、国际环境诸多方面利弊得失的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之后, 大家认为必须从发展原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得出这样的结论,其理甚明。设想多发展轻工业,按一般常识讲,一定是投资省、见效快,又能改善人民的物质 生活条件,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没有机器制造业,发展轻工业的装备从哪里来?没有钢铁等基础工业,机械制造的原料从哪里来?没有能源和交通运输,整个经济又怎么运 转?仰赖进口么?办不到。一是我们没有钱,二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实行禁运和封锁。全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援也不现实。特别是当时美帝国主义实际上还同我们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我们亟需建立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这些因素是客观现实,不是我们的主观意志可以改变的。

——薄一波《若干重大历史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对中 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
(2)分析材料二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工业建设的特点及其原因。
(4)观察上图,围绕“开放与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4月,邓小平在听取广东省委汇报时,认为给广东某些特殊政策是个好主意,对外开放要找一个突破口,办好试验场。

——摘编自邵维正《邓小平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历史性贡献》

材料二   我们主动开放市场,积极扩大进口的行动充分表明,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而是致力于在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的同时,更好地适应国内消费升级、更好地提升国内产业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主席主旨演讲:新时代扩大开放的政策宣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认为在广东要办好的“试验场”及其“特殊政策”的特殊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代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开放与改革之间的关系。
6 .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设立蛇口工业区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从设立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到长江流域开放带形成;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等。据此可知,新时期中国
A.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发展B.主导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
C.经济体制改革稳步前进D.国家战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7 . 如图是1988~199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对我国投资的折线图(单位:亿美元)。这主要反映了中国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确立
C.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D.对外贸易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
8 . 如表是内蒙古对外贸易进出口情况表(单位:万美元)。据表中现象可推知
年份外贸进出口总值边境贸易进出口
总值占外贸的比重
198390011101.22%
1989433121206427.85%
19931202837720364.18%
19991607866640141.29%

A.沿边地区开放的步伐快于沿海地区内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C.边境地区经济与内陆省份联系增强
D.对外开放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020-11-25更新 | 10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新教材新高考)-考点10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9 . 《大江大河》讲述了1978到1992年间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为代表的先行者们在变革浪潮中不断探索和突围的浮沉故事。发生在1978-1992的是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开发天津滨海新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建立雄安新区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建立雄安新区
10 .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是
①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②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③设置经济特区   ④开放内地省会城市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
2020-10-14更新 | 348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