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上海浦东的开放和其他对外开放形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城市发展折射出经济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地中海贸易衰落…… 7世纪荷兰控制着波罗的海地区、大西洋地区乃至地中海与北欧地区的贸易,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世界的贸易中心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继意大利诸城邦后……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经济中心。

——高德步、王珏编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经济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来上海发展的有利条件。
2 .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环太平洋经济圈迅速崛起
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2019-06-03更新 | 295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普通班)
3 .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1992年“改革”层面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相对应的“开放”层面是
A.4个经济特区
B.形成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C.14个沿海开放城市
D.重点开发上海浦东新区
4 . 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浦东的地区生产总值在1990年之后的20年间剧增60余倍,占上海市的经济比重逐渐接近30%。上海经济也在之后连续十余年保持10%以上年增长,再度巩固了作为中国经济、金融及贸易中心的地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上海浦东设立了经济特区
B.浦东开发成果显著
C.浦东发展带动长江流域的整体发展
D.浦东属于沿海经济开放区
2018-07-2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枣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199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开发浦东新区。给予的优惠政策包括:允许外商在区内投资兴建机场、港口等交通项目;允许外商在区内试办商品零售业;允许外商在上海,包括在浦东新区增设外资银行等。这突出表明我国的对外开放
A.地域范围从点到面
B.投资领域全面放开
C.开放领域日益扩大
D.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