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635 道试题
1 . 《史记·循吏列传》开篇说道:“法令所以导民也,刑法所以禁奸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以此为标准,以下汉代人物可列入循吏传的是(     
选项人物事迹
A洛阳令王涣“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B济南太守郅都“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郅都)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
C右内史郑庄“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D祭酒蔡邕“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
A.AB.BC.CD.D
2 . “角力”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活动,它起源于周代的“讲武”习俗,据《礼记·月令》中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到了战国时期,“角力”由单纯的搏击技巧训练变为宣扬武威、展示军事实力的“讲武之礼”,各国多通过两国选手比赛的胜负来达到耀武扬威的目的。这种变化反映了战国时期(       
A.周王室权威不断衰微B.礼制观念已延伸至军事领域
C.统一战争改变军事训练D.时代需要影响社会价值取向
3 . 某校历史学习社团围绕“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的新变化”分组探究,请你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一组:主要任务是探究“国际格局新变化”,以说明冷战与两极格局的演变。

(1)请你在②③处补充“形成对峙”的重要史实。
示例:①“杜鲁门主义”与“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④⑤处补充“激烈对抗”的重要史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组:主要任务是探究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历程,得出结论“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20世纪伟大变化之一”。
(2)小组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历程,认识之一是“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从单独反抗到国际合作,从部分参加到广泛参与”。与此结论相对应的典型历史事件是_______(单选)
A.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B.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
C.五四运动——抗美援朝D.国民革命——解放战争

三组:主要任务是探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以下为摘选的一张简表。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1949.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
1953195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1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四组:主要任务是探究“中国与当代世界变局”,该组搜集到了以下资料。

(3)综合以上小组探究,结合所学,请你谈谈对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变化与世界变化关系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综合素养评级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服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的着装有严格规范(见下表):

出处内容
《礼记·深衣篇》上衣用布四幅,表明一年有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代表一年有十二月:袖口圆弧,领子方正,意味着公正;背缝垂直,体现出诚直。
《新唐书·车服志》唐高宗时对宫服的规定:三品以上袍衫紫色,四品袍深绯,五品袍浅绯,六品袍深绿,七品袍浅绿,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
《宋史·與服志》绍兴五年,高宗谒辅臣曰:“金翠为妇人服饰,不惟靡货害物,而侈靡之习,实关风化……宜申严禁。”

——摘编自张玲《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符号内涵及制度规范》等

材料二   明代的“服妖”分为衣冠复古、奢侈僭越、男女混装和习俗禁忌四个类别。衣冠复古,即穿戴模仿前朝服饰,包括了元蒙遗风和之前其他朝代的服饰;奢侈僭越,即以下僭上,违制使用贵重饰品和贵族服饰:男女混装,即女着男装、男着女装;习俗禁忌,即与传统社会认知相违背的服饰或服饰行为,如上层人士穿戴低贱之人服饰等。

——整编自赵梦菲《明代“服妖”服饰现象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服妖”下一定义,并对明代“服妖”的成因进行分析。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综合素养评级历史试题
5 . 下表为山西榆社县各阶级土地占有情况,表中数据的变化可用于解释(       

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底工赤贫
抗战前人口(人)19285554178901923422836495
土地(亩)69696.69410299307.8578312743.74677.38
1946年8月人口(人)12354397331051185710571943
土地(亩)12316.334703.2165422.244777.33311.13950.47
A.中共的土地革命任重而道远B.《中国土地法大纲》得到落实
C.乡村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改变D.解放战争胜利的深层次原因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综合素养评级历史试题
6 . 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侣们把印度语中的“达摩”翻译成“道”,把印度语中的“涅槃”翻译成“无为”。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佛寺从布局到建筑本身的阁楼、密檐、雕墙粉壁等都发展成了中国的民族形式。悬空寺的最高处为“三教殿”,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如来佛祖,佛祖右手边(南侧)为老子,左手边(北侧)为孔子。这反映出(     
A.佛教呈现本土化趋势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儒佛道互相吸收融合D.社会动荡急需儒学复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朝敦煌壁画飞天造型精美,形态各异。多元的舞蹈风格鲜活展现各民族风貌,丰富的乐器种类彰显多民族智慧,是中华艺术瑰宝。这反映出唐代(     
A.军事力量强大B.民族政策开明C.边疆开发充分D.政治制度先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下表可知,唐朝时期长安城(     
《旧唐书·儒学传》(上)是时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俄而高丽及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于国学之内……儒学之盛,古昔未之有也
(宋)《南部新书》(上)西市胡人贵蚌蛛而贱蛇珠。蛇珠者,蛇所吐尔。唯胡人辨之
A.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城市B.是全国性政治经济中心
C.汇聚了世界各地各类人才D.成为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中诗句反应出两税法(     
白居易“胡为秋夏税, 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 农力日已殚。”
柳宗元“蚕丝尽输税, 机杼空倚壁”
杜荀鹤“任是深山更深处, 也应无计避征徭。”
A.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B.抑制了土地兼并之风
C.简化了政府的税收名目D.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认为先王因为有善心,所以才实行仁政,仁政之所以是正确的、合理的,是因为它植根于人的本性中,是合乎人性的。他总结历史经验,发现桀纣之失民,实际上是失去了民心。反之,汤、武无敌于天下,就在于“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顺从了天下民心。因此认为君主之行事,必须以民意为依归,认为民意即天意,若君主不能以人民意志为意志,人民可以把君主当作仇敌,起来推翻他。孟子希望国君能“贵德而尊士”,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广泛地招揽人才,达到“王天下”的目地。孟子还主张发展经济、轻徭薄赋,使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对人民施行教化,以达到王道。

——摘编自李秋华《孟子仁政思想初探》

材料二   稷下学宫整体上是齐国官学,但前往讲学的学者大都办有私学,带其弟子同入稷下学宫。众人推举学界名流来担任学宫的祭酒,国君不直接干预教学与学术研究。学宫中容纳“百家之学”,成为百家争鸣的文化沙龙。荀子在学宫三为祭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他扬弃以往儒家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吸收春秋以来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天道观,构建其天人关系学说。

——张秉楠《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1)根据材料一、概述孟子“王道”政治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齐国稷下学宫的办学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荀子改造而成的“天人关系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