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上海浦东的开放和其他对外开放形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浦东经济总量从1990年的60亿元跃升到2017年的9651亿元,年均增长15.1%;财政总收入从浦东开发之初1993年的1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938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已超过6万元。浦东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上海雄厚的产业基础
C.国家战略规划持续支持D.浦东独特的地理位置
2 . 据统计,1978—2017年,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9.5%的增速。这表明对外开放(       
A.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B.推动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C.促进了不结盟外交政策的形成D.开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2022-07-04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TOP二十名校2023届新高三上学期6月调研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浦东”之名载见于明朝嘉靖年间所编修的《上海县志》。浦东地区呈三角形,由长江带入东海的泥沙冲击成陆,约形成于初唐之际。成陆之初,浦东地区侧重制盐业的发展,煮盐要先垒灶,于是浦东出现了三灶、四灶、五灶、六灶等地名。浦东人民时常出海捕捞,并由滩地下海,便叫出了小油港、黄沙港、庙港、芦潮港。为抗倭防盗,浦东地区广筑烽火台,便出现了一墩、三墩、四墩。……1993年,浦东首次出现一个统一的行政建置,形成一个新的地名——浦东新区。

——摘编自吴才君《浦东地名文化》

材料二   1990年开发开放之初,浦东就制定了面向世界招商引资的战略。1992年前后还在小心翼翼投石问路的跨国企业,到1995年时已经全面地迈开大步,在加大生产性投资的同时,纷纷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迁到浦东。在各大跨国公司从生产本土化到技术本土化的战略转型中,浦东也走上了从制造名牌到研发名牌的新路。得益于浦东开放开发的磁场效应和辐射效应,长角地区迅速被推向对外开放的前沿。苏州、无锡、常州、嘉兴等一批对外开放的明星城市声名鹊起。

——摘编自卢照《以空间为媒介:从浦东的“空间记忆”到迪士尼乐园的“消费空间”》


(1)据材料一,简析浦东地区地名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90年代以后浦东发展的表现与意义。
2022-04-1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2届高三考前押题密卷(一)历史试题
4 . 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浦东还是“阡陌纵横、鸡犬相闻”,民间戏言“到上海要摆渡,到农村跨一步”。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随后,金融街、科技园区等相继在这片土地上出现。下列各项中,关于浦东开发开放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标志着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C.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D.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2-01-12更新 | 4051次组卷 | 34卷引用:浙江省2022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城市发展折射出经济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地中海贸易衰落…… 7世纪荷兰控制着波罗的海地区、大西洋地区乃至地中海与北欧地区的贸易,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世界的贸易中心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继意大利诸城邦后……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经济中心。

——高德步、王珏编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经济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来上海发展的有利条件。
6 . 有学者说,20世纪最后10年上海抓住了历史性机遇,从改革开放的“后卫”一跃成为“前锋”。这是因为
A.浦东最早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程B.上海开始成为国际化经济城市
C.浦东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D.上海是建立经济开发区的窗口
2021-09-29更新 | 32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7 . 前外交部长黄华回忆20世纪80年代同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时提到,我们对这些机构的经济统计刊物的计分类方法提出意见,要求他们把中国不是作为中央计划国家同苏联等国并列,而是按照人均GDP列于发展中国家栏内,使上述统计刊物具有实际参考价值。这一意见体现出当时中国
A.与苏联关系日趋紧张B.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C.争取加入关贸总协定D.已经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2021-09-10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近年国家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纲要(2008~2020)》中,深圳市被“允许在攻克改革难题上先行先试,率先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深圳市也相应制订了《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三年实施方案”。我国深化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意在
A.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B.辐射东南亚引领全球化
C.发挥其探索和示范作用D.实现与港澳的经济对接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四月,广东省委领导同志向小平同志汇报时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小平同志十分赞同这一设想,他向中央倡议批准广东的这一要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在深圳蛇口矗立了三十年。过去,深圳人在它的激励下,创造了“深圳速度”,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现在,深圳人经过反思,开始了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未来,深圳人将赋予时间和效率全新的意义,让深圳再次先行。

——据谷牧《回忆邓小平》等整理

材料二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上,中国再次发出扩大开放的时代声音。从“烂泥地”到“领头羊”,28年时间,浦东经济总量从60亿元增长到9651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0亿元增长到3938亿元;更重要的,通过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初步形成了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发展软环境,触碰了改革开放40年来许多难啃的硬骨头。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看来,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上海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成功的案例。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4月23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深圳特区设立的过程,并分析深圳特区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的国际、国内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意义及其反映的改革开放精神。
10 . 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得到了长三角周边省市的大力支持,客观上也为长三角等周边地区提供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新的平台,长三角崛起了迅速发展的城市群,长江流域各省市都跨人了高速增长的行列。这说明浦东的开发开放
A.发挥了窗口的引领作用B.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活力
C.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D.实现了重大的战略定位
2021-06-17更新 | 243次组卷 | 7卷引用:第20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