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读下面《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六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建成通车(     
   
A.对东西部经济联系起到一定纽带作用
B.意味着西藏自治区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
C.体现出新中国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视
D.反映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3-10-0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20世纪初,东北各铁路建成后,招募了大量养路工人、信号工人、乘务人员和货运工人等。如南满铁路到1927年已有工人近3.5万,“沿铁路线的劳动夫役、起卸栈房货物的扛帮苦力、杂役夫、扫除夫役等有7~8万人”。由此可知(     
A.新式交通发展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B.铁路发展加剧列强对中国劳工的剥削
C.新式交通发展增强了社会经济活力D.东北近代铁路建设与管理的水平较高
2023-06-1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教育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英国人赫德主办大清邮政时期,因为侨批信多无详细地址和具体收件人姓名而无法投送,海外华侨劳苦大众和其国内家属都拒绝向“大清邮局”交寄邮件。该史料可以佐证(     
A.观念落后制约近代邮政发展B.西方近代通信方式对主权侵犯
C.近代邮政方便了物品的传递D.晚清信息传递方式的近代化转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邮政源于人们通信的需要,是历史上起源最早、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方式。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列强纷纷在中国领土上任意开办自己的邮局,即所谓的“客邮”,不受中国政府的管辖,各自执行本国邮章,使用本国邮票,却加盖中国地名的邮戳。有些国家还利用“客邮”大量贩运鸦片、吗啡等毒品,走私漏税。因清政府无力承担各驻华使馆往来文件的传递事宜,遂于1866年由英国人赫德担任总督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兼办此事,这就是“海关兼办邮政”。18783月经李鸿章同意,赫德委派德璀琳在天津等五处仿照西欧方式,开始收寄中、外公众邮件,这就是“海关试办邮政”。这一时期中国官方公文、报纸仍由驿站传递,而中国商人和民众不信任海关,仍向民信局交寄邮件,所以形成了邮驿、海关邮政、民信局和客邮并存的局面。1896年总理衙门根据张之洞建议与赫德所提出的邮章,奏请光绪皇帝批准,于当年320日开办“大清邮政”,这标志着中国邮政诞生。但是几经周折,中国邮政大权仍在外国人手中。

——摘编自金燕、叶美兰《英国与晚清中国邮政发展研究》

材料二   19491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主管全国邮政和电信工作。195011日邮电部邮政总局成立。除台湾省外全国建立了各级邮政机构。1953年以后,邮电部加强了邮电事业的建设,提高了业务和技术水平,如加强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邮政网的建设,建立邮电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建立新的企业管理制度。1998年邮电体制进行了改革,实现了邮电分营。分营之后,邮政成为国民经济体系的一个部分开始独立运营。邮电分营使邮政职工有了自我经营发展的意识,调动了积极性,有利于邮政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为邮政网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张毓书《中国邮政:一抹青绿牵万家通天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邮政诞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邮政事业发展的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邮政事业的主要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图为1878年中国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邮票中的一枚,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蟠龙。该邮票可以用于研究 (     
A.交通运输的变革B.民族经济的兴起
C.近代邮政的起步D.专制王权的强化
2023-02-1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日本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电车,日本铁路公司的电车只要晚1分钟,车内必定播放道歉的广播,而新干线的到达和出发时刻则是以15秒为单位设定的。这反映出日本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       
A.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B.完善了城市交通规划体系
C.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D.推动了生活方式的时尚化
2023-03-02更新 | 881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自电报发明后,19世纪八九十年代,外交官员曾纪泽最早在清政府许可下开始使用“电奏”。中法战争后,“电奏”逐渐成为清政府官僚系统内部主要的新型文书形式,并形成了“电奏”制度。这反映出(     
A.电报技术已在清朝野普及使用B.电报使用极大提升清军战斗力
C.外交需求根本上推动了电报使用D.新技术有助于政府治理现代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随着电报在晚清时传入中国,中文报刊开始发行新闻号外,报刊的时效性得以大大提高;电讯作者往往须用最精练的文字传递人们最想了解的信息,这大大遏制了新闻的文学化倾向。由此可知,电报传入中国(     
A.便利了列强的经济侵略B.密切了国人的日常交流
C.增强了时事的传播力度D.促进了教育的深度普及
2022-11-25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名校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通,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由此推断,京张铁路的修筑(     
A.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B.有利于促进经济交流与巩固边防
C.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D.使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
2022-07-0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在2020年收官之际,跨越江苏中北部的一条万众期待的铁路线路终于“粉墨”登场,苏北、苏中、苏南将更加紧密融为一体。连云港至镇江2小时9分可达,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苏北苏中民众无需绕行,可直接南下,实现连云港、淮安、扬州等地与上海、南京、杭州等的无缝对接,扬州高邮等地从“地无寸铁”到“转瞬即达”。这表明
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B.经济版图突破了地域界限
C.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D.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2022-06-1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发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