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1874年,《申报》刊登了一则外国二轮小车租赁的广告:“今有本行新到洋车,与中华车大不相同,不论天晴下雨一样可推。车上另有篷帐,下雨不湿衣服,格外奇巧。”该广告可用于说明晚清时期的上海
A.小型汽车的引入B.交通便捷化的趋势C.创新风气的兴起D.经济的半殖民地化
2 . 中国铁路的发展过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人们对铁路认识的不断深化,在晚清就形成了不同的铁路文化观。洋务派为代表的先进人士主张在中国修铁路,但遭到了顽固派的坚决反对,于是洋务派与顽固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通过十年的论战,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铁路在军事国防及在经济等其他方面的作用,导致清政府决定兴办铁路。甲午战争失败的教训使国人把铁路看成了救国救民的利器,维新派对此积极宣传,大规模快修铁路成了清政府的基本国策。晚清国人对修铁路的态度经过了坚拒、松动、认可、急办这样的变化过程,他们的铁路文化观也就相应地经过了拒斥、萌芽、发展到形成的过程。

——摘编自李书领《试论晚清时期国人的铁路文化观》

材料二   中国铁路从技术引进到自行设计,从人有我无到人有我快,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中国铁路建成了世界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创造了“高铁里程世界第一,工程建造技术、装备技术世界领先”的最新成就,列车速度的不断提高,见证了中国的发展,让世人感怀于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铁路不知不觉间成为了中国70年建设成就的见证,从列强垄断到大国崛起的历史性跳跃,它承载的是中国历代铁路人的心血,是中国的科技发展的体现,更是我们中国人自强不息、奋勇向上的精神。

——摘编自杨默《铁路发展见证新中国70年建设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铁路文化观变化的原因及反映出的本质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70年铁路建设的成就及从中得到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