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图1、图2所示分别为20世纪30年代浙赣铁路通车后,景德镇瓷器销往杭州的运价成本(单位:元/担)和单程平均耗时(单位:天)变化情况。这可用于说明(     
A.国民政府偏重江南交通建设B.新式交通工具促进商业发展
C.杭州成为近代对外贸易中心D.列强不断扩大对原料的掠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代始筑“大道”用于王室同诸侯的联系。秦并六国后大修驰道,推行“车同轨”。唐代以京城长安为中心修筑驿道,最盛时全国共设驿站1639个,各驿站建有驿舍,配有快马、驿驴、驿船和驿田。元代疆域辽阔,各种军事行动频繁,驿道交通网络规模更大,“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清代所构建的驿道网络比较重视边疆地区,分别于东北、北部、西北和西南等地区陆续开辟许多新的驿路,构建出历史上效率最高、驿路分布最广、组织也最为复杂的驿道交通体系。

——据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中国古代道路交通史》

材料二   洋务派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山至胥各庄铁路,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甲午战争后,列强纷纷攫取中国的铁路权益,在华北和东北修建了一批铁路。到1911年,共修铁路约94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控制和经营的约占80%.南京国民政府前期,以发展经济和加强国防为目的,在长江流域修建了一些铁路。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在大西南修建了几条铁路。

——摘编自金士宣《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1949)》

材料三   截至201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2万公里以上,比新中国成立时的2.2万公里增加了11万公里,其中高铁2.9万公里以上。2018年,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8000多列,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33.7亿人次;日均开行货物列车2万列,全年完成货物发送量40.22亿吨。到2018年,有139个城市拥有至少一个高铁新城。

——据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印发《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驿道交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事业发展相对近代的突出变化,并说明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事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综合以上分析,说明道路交通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2022-03-24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眉山、遂宁、雅安、资阳、乐山、广元、自贡、内江九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淮阴(曾名清江浦,现与淮安市合并)在明清之际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岸的“四大都市” 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准阴行旅中转站的地位丧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建之时,竟失去了设市的资格。以上变化说明
A.近代交通起步晚发展慢B.交通发展促进经济往来
C.交通变迁影响城市发展D.交通进步推动了近代化
4 . 中国的交通体系在近代以前皆以首都和各省省会为中心,近代则逐渐转向以口岸城市或省会为中心的新格局。这一变化说明近代中国
A.经济重心在不断南移B.交通运输日益近代化
C.外向型经济有所发展D.抑商政策的逐步废止
2021-12-25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2届高三一诊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