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京城官员士大夫聚集,保守思想浓厚,在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动辄纷起反对,斥为崇洋。清末以后,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借道轮船、火车。这一变化反映了
A.交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B.传统观念制约交通发展
C.近代社会转型异常艰难D.中国半殖民地色彩浓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在浙江余姚的小地主,从余姚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
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
2020-12-07更新 | 585次组卷 | 53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近代以来,中国的铁路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76年7月3日,吴淞铁路举行通车典礼,被后人称为“中国铁路建筑史的正式开端”,比西方最早修建的铁路晚了半个世纪。它是英美背着清政府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清政府在交齐28.5万两白银将其赎回后,竟把这条有用的铁路给拆除了。

到1904年日俄战争前,1万多公里中国的铁路权益先后落入列强之手。

1909年10月,中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1910年湖北省要求准予商办川汉铁路。

从1928年至1937年七七事变的10年间,国民党政府在关内仅修建3 600公里铁路。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在西南、西北大后方,勉强修建了1 900公里铁路。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只顾发动内战,基本没有修建铁路。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国仅有2万多公里铁路,大都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能够维持通车的只有1万多公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旧中国铁路发展状况。
(2)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制约旧中国铁路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0-08-2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29年,北平电车公司致电中央政府:“当晚北平总工会发生纠纷,波及电车,突被洋车夫工会乱徒捣毁电车四十三辆、拖车二十辆、道岔十处……电车工人受重伤者八人。军警当局立即逮捕乱徒五百余人。”这说明
A.传统交通工具受到新式交通工具冲击B.城市普及近代新式交通工具
C.北平地方政府鼓励新式交通工具营运D.北平交通客运市场竞争激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作用时说,“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他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于
A.连接中外
B.调动军队
C.资源开发
D.经济交流
2019-07-1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学段历史试题(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我国的电报历史可追溯到1871年4月18日,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外滩开设电报业务,从此拉开了中国电信历史的序幕。然而“清廷将外来的电报视作异端邪教”,直到10年后,我国才有了第一条民族电报线。这说明
A.落后的思想观念阻碍了社会发展
B.电报超越了近代中国的需要
C.当时中国开始出现近代通讯方式
D.近代通讯不利于清政府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上海之有德律风,始于壬午季夏,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异,惟其中机括不同。传递方法,只须向线端传语,无异一室晤言。”该材料反映的是
A.电报传入
B.电灯传入
C.电话传入
D.英语传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于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这说明。
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
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
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
2018-09-13更新 | 255次组卷 | 22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9年,天津《大公报》刊文称:“达官伟人,以及稍有几文臭钱者,莫不鄙视人力车、马车,而以高坐汽车为阔绰。驾驶者又夙无经验,恃其坐主之有势力财力,横行乱骋。在坐车者自觉御风而行,非常得意,而贫苦人民,彳亍街头,被蹂躏于飞轮之下,时有所闻,良可痛也。”材料表明
A.近代报刊最先在天津出现
B.中国人对近代交通工具具有排斥性
C.汽车的引进引发了社会问题
D.天津是近代交通变革的先行者
17-18高一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20世纪初,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从德国引进的汽车,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 “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这表明
A.人们仍然有浓重的传统意识B.汽车成为人们主要出行工具
C.近代上海奢侈风气最为盛行D.人们对外来侵略的顽强抵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