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材料一   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文宗怒日:“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

——[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

宋时每逢科举考试揭晓那天,官僚地主、富商家庭一大早便纷纷出动“择婿车”,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是为“榜下捉婿”。宰相富弼的女婿冯京虽是状元,但出身在商人家庭。……吕蒙正的大女婿孙暨、三女婿周渐、六女婿扬巽、韩琦的大女婿王景修,不仅门第无足称道,他们本人当时也仅仅是通过科举刚刚入流的八品官。

——摘编自张邦炜:《试论宋代“婚姻不问阀阅”》等

材料二1902年天津《大公报》上刊载一则征婚广告: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音yan chi,即美丑),均可。——《近代中国最早的征婚广告和新式婚礼》

——摘编自张志永:《1950年<婚姻法>与华北农村婚姻制度的鼎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并指出由唐入宋婚姻观念的变化及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材料二中婚姻观念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宫殿建筑,不同于先前院落组成为主的建筑物,规模更加宏伟。秦始皇兴建的阿房宫,“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华北地区,住宅封闭紧锢,江南一带,敞开外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由于佛教的传入,此时的建筑风格变得更为成熟和圆淳。宋代坊和市的区别逐渐消失,许多店铺、作坊和住宅都临街建造。明清紫禁城是遵循传统礼法制度仿照中都和南京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全面的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构建筑的杰出成就,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建筑开始了新发展。旧城市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建筑类型,如银行、海关、百货公司等。一些沿江沿海的旧城镇,被辟为商埠及划分租界,形成新的商业区。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我国逐渐出现了近代工业建筑、交通建筑、公共建筑。当时的房屋,早期以殖民地式和折衷式居多,逐步又传来了古典式、罗曼式、哥特式、欧洲村舍式。随着城市的发展,房地产商纷纷投资住宅建筑,使住宅商品化。新型里弄最先在上海出现,一些大城市还出现了高层公寓。开埠之初,这些建筑物多是砖木结构,外墙以青砖砌筑。到二十世纪初时,外观已有应用面砖、石块等做法,内外装饰也相应增加,房屋的机械设备也比较现代化,高层建筑已应用了电梯。

——摘编自王绍周《中国近代建筑概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我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建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孙中山)剪去一生长成之辫发,先不剃头,又长起上唇之须。往衣服店买得一套最新日本装穿好……日本自战胜中国后,世人以礼待日人,我扮日人,亦出入相宜也。若无此举,则不能逃脱数次之危险地位矣。

—摘编自陆灿《逃亡之孙公》

材料二12月13日,内阁总理袁世凯剪除发辫,以为各界之倡。

—摘编自《大公报》(1911年12月17日)

材料三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摘编自《经典悦读·志传篇》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孙中山、袁世凯剪辫子的直接目的,并由此概括近代中国剪辫运动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三,回答辜鸿铭为什么会被称为“狂儒”。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心中“无形的”“辫子”难以剪除的政治原因。

2018-08-2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测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制度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总体来看,18世纪以来,西方传统家庭观念逐渐淡化,在家庭中间的性别分工发生变化,许多妇女走出家庭,开始扮演社会角色。

——摘编自凤凰网

材料二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农村家庭的消费资料仍有一半或更多来自自家的农产品,以家长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居多。民国政府新《民法》规定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燕京大学女生有96.7%的人赞成“无爱情即离婚”,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而农村家庭中请求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夫可以出妻嫁妻”。

——摘编自张国刚主编《中国家庭史》等

材料三   1950.1953年我国由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总数从18.6万件猛升到117万件,初离婚率首次突破1%,高达1.99%。…90年代的中国,平均每10对结婚的就有1对离婚。

——据叶文振、林擎国《当代中国离婚态势和原因分析》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后西方传统婚姻家庭受到挑战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家庭变迁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这一时期中国家庭变迁的主要社会因素。
(3)你如何看待离婚问题。
2019-03-17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4月20日 《每日一题》 必 修2 周末培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时期主流服饰
1840年前长袍马褂、旗袍
辛亥革命后西装、中山装、长袍马褂、改良旗袍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山装、以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
改革开放后颜色丰富、款式多样的服装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


(1)西装何时传入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苏式服装的流行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服装“颜色丰富、款式多样”的原因。
2018-07-22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殷末周初,为满足帝王狩猎和通神需求而出现的“囿”与“台”,促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产生。春秋战国时期,吴王修建的姑苏台已是一座以游赏功能为主的园林。西汉皇家园林规模大、数量多、分布广,实现了通过园林的理水来改善城市的供水条件。魏晋南北朝后,私家园林和寺院园林异军突起。隋唐时期,以自然式园林为主,典推精致、意境深远的东方式园林体系已成型,并影响到亚洲汉文化圈广大地域。两宋时期,对于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处理技法更加精湛丰富,进一步提升了园林设计的精致程度。元明清时期,园林出现地域的划分.形成了江南、岭南、北京三大风格的鼎峙局面。清代中后期,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许多精湛的造园艺术仅停留在口授心传的原始水平,未能系统总结提高升华为科学理论,从而造成部分造园文化技艺的失传。

——摘编自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等)

材料二:1840年以后,人们开始认识到园林是为公众服务的,公园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园林的形成。这个时期出现的主要公园类型有三种:租界公园、自建公园、转型公园。我国最早的一座租界公园建于1868年,其最先不允许华人进入。19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私家园林的主人对自己的宅园尝试使用西洋的管理方法,并出现了私人修建公园的情况。同时皇家苑囿、旧时街署园林、孔庙等园林向社会开放,形成大众公园。辛亥革命后,在一批民主主义者极力倡导和影响下,我国一些主要大城市中相继出现了政府修建或改建的公园。英国人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对我国初期的公园建设有一定的影响。

——摘编自安怀起《中国园林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典园林相比,我国近代园林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以前,欧洲上流社会的华贵服饰深受欧洲各宫廷影响:扑粉的假发、男子的发辫,用料考究、做工精美和缀有华而不实的装饰的服装,代表了一个人的财富和地位。从19世纪开始,男子的服装变得十分简洁:西装外套和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穿浅色衬衣系深色领带或领结。工人或农民则多穿着结实而又不妨碍工作的服装。妇女的服装仍是各式长裙,没有太大变化。尽管有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服装的建议并试穿短裙和长裤,却受到了舆论责难。一战期间,妇女的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清朝是一个与辫发纠缠在一起的朝代。单是男人头上盘旋的一条辫子,其存废留剃就与清王朝的政治命运紧密相连。……明末清初易代之际,由满、汉战争而引发的“剃发”、“留发”的发式之争,虽然最后以清王朝的军事胜利而告终。……然而为挑战清王朝剃发令,很多民众起义也都发布了蓄全发令。“起义”与“蓄发”结合的历次反抗,发展到近代时期以太平天国为顶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曾颁布“蓄发令” ,辫发被太平天国赋予阶级性、民族性等多重含义,成为农民起义军反抗统治者的口号和目标。
——摘自侯杰《剃发·蓄发·剪发——清代辫发的身体政治史研究》
材料二 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进呈《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以“辫发长重,行动则摇,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污衣,而篱发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为言,力主“断发”。……辫子是一束头发,然而他又维系着家家户户同王朝和传统的一种历史联系,因此剪辫子与否不啻是一种严肃的政治抉择。……剪辫与否本身不会给社会生活带来多大影响,但在近代中国它显然又带有观念变革的意义。孙中山割辫子于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显示了一个革命先行者同王朝的决裂。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显示了一个旧官僚在推拽之下的政治转折。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显示了一个“名义上是共和主义者,但内心却是专制君主”的人舍鱼而取熊掌的权衡。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辛亥革命最大的结果是创立民国,但是民国并没有名副其实,因为中国缺乏一个能支撑民国的社会基础。所以我说辛亥革命达到了三个实质性成果,第一是剪辫,我虽然说他在1914年还有很多人没有剪,但毕竟大部分人剪了,留辫子已经是少数,剪掉辫子是多数的,所以剪辫子应该说是实现了。第二是易帜,旗换了,黄龙旗换成了别的旗。第三就是改历,以前是农历,现在是阳历了,农历虽然还在用,双历并存。
——摘自傅国涌《大变局中的小辫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出现的“剃发”、“蓄发”之争所代表的政治含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不同的历史人物有关“断发(剪辫)”的主张和行动的出发点有何不同?清朝以来辫发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时代变迁?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从社会史观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三个实质性成果”的历史意义。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奢则不孙(越礼),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材料二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材料三 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

材料四 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居民消费主要追求“三转一响”的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80年代中期形成了以家用电器普及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热潮,以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为主要代表的新四件成为集中的消费热点。新四件基本普及后,电话、空调、家用电脑又逐渐进入城镇居民家庭,汽车、住房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城市家庭。
——摘编自凤凰财经网
请回答: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消费观念有何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消费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的变化。综观古今,你认为影响消费观念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记录一鲁迅眼中的辫子

1903年,留学日本的鲁迅剪掉了辫子。但是,更多的留日学生不敢剪辫子,拖着辫子又怕人笑话,所以流行把辫子盘在头顶上,再戴上学生制帽,被鲁迅戏称为“富士山”。

记录二黎元洪眼中的辫子(1911年10月13日)

在剪辫的那天下午,黎元洪表示:“我前天未决心,昨天也未决心,今日上半天还未决心,这时是已决心了。”

记录三百姓眼中的辫子吴经熊说:“1911年革命后,剪辫子成了时尚。有一天,我的辫子被同学剪掉了。可怜的大娘一见到我就吓得号啕大哭起来。这辫子可是她十年里每天早上都静心地梳理打编的。”

记录四辜鸿铭眼中的辫子

一次在北大校园里,正好辜鸿铭走在前面,他们小声议论他的辫子,没想到他回头说,别看我留着辫子,你们身后还拖着一条精神辫子呢。

—摘编自傅国涌《辛亥百年:亲历者的私人记录》

解读材料,提炼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