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摘自程扬《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未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与国家、民族联系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防疫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卫生观念传播的积极作用。
2023-02-26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西服未文,然衣制严肃,领袖洁白,衣长后衽,乃孔子三统之一,大冠似箕,为汉世士夫之遗,革舄(生皮制的鞋)为楚灵王之制,短衣为齐桓之服,故发尚武之风,趋尚同之俗,上法泰伯、主父、齐桓、魏文之英风,外取俄彼得、日明治之变法,皇上身先断发易服,诏天下……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其小民一听其便,则举国尚武之风,跃跃欲振,更新之气,光彻大新。

——摘编自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18989月)

材料二   孙中山以阳历191211日为民国元年元旦,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共和成立,不用皇帝年号,而改为民国纪年,便于民众记忆;二是阳历没有闰月,减少了农历中闰月的换算,便于年度预算;三是与国际上普遍采用阳历的潮流相适应……191211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令内务部编印新历书……这部历书将旧历书上吉凶神宿一律删除。

——摘编自左玉河《从“改正朔”到“废旧历”——阳历及其节日在民国时期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有关服饰改革的主张,概述其主张改革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南京临时政府历法改革的措施,并简要评价其历史意义。
2022-12-20更新 | 128次组卷 | 6卷引用: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检测卷-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复习通关测试卷(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学作品中新女性形象的变化

演变历程女性人物形象简介
第一步走出家庭23岁的田亚梅留学期间与同学陈先生自由恋爱,但她的父母听从算命先生和宗祠的意见反对二人成婚,田亚梅在说服父母失败后同陈先生私奔。(1919年,胡适《终身大事》)
第二步走进革命梅行素有着美丽的容颜、活泼的性格和强健的精神,当她遇到了有着坚定信仰的革命者梁刚夫后,心中“久蛰的爱恋”被触动了……梅行素放弃出国,最终在上海的工人运动中找到了事业与爱情的统一。(1929年,茅盾《虹》)
第三步走向社会李双双本是普通的农村妇女,整日忙于操持家务、生儿育女,随着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勤劳大胆的李双双,响应党的号召,投身到如火如荼的集体劳动中,成长为一个热爱集体、敢于同旧习惯作斗争的新女性。(1959年,李准《李双双小传》)
第四步走成自己女青年榕榕与丈夫舒榛原本一同在农村插队,后来舒榛考取了大学,便不再珍惜榕榕,面对这样的处境,榕榕没有自暴自弃,她深知“没有平等是不会有爱情的”,遂不辞而别,凭着自己的勤奋考上了大学,还成功翻译出了《青鸟》一书。(1984年,陆星儿《啊,青鸟》)

——摘编自李婷《“五四”以来文学作品中新女性形象的变化》

以“时代与新女性形象的塑造”为题,撰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阶段概况
中国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尊女卑、三从四德、贞洁观;注重门当户对
中国近代自由恋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西式婚礼、中西结合;离婚自由;看重性情、学问、思想等
20世纪5070年代颁布《婚姻法》、保障妇女权益;一夫一妻;看重家庭出身、工作、革命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修改《婚姻法》;婚姻大龄化;传统婚礼和西式婚礼并行;传统婚俗复兴;看重家境,有房有车

——摘编自任燕《浅谈近代中国婚姻观念变迁及原因》等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的中国历史知识予以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社会的漫长发展历程中,由于封建等级制度以及传统礼教的压迫,女性在社会中处于底端。传统社会提倡的“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需要缠足、无受教育权、无参政权、无婚姻自主权,要“足不出户”,要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余瑶《<中国女报>对提升女性地位的呼吁及其社会影响》

材料二   1919年末《新青年》发表《本志宣言》宣称,“我们相信尊重女子的人格和权利,已经是现代社会生活进步的实际需要,并且希望他们个人自己对于社会责任有彻底的觉悟”。重塑妇女独立人格带来的不仅有空前的心灵觉醒和思想解放,而且直接推动着妇女在实践中反抗封建家庭和礼教的实际斗争,如剪发、争取教育平等、社交公开、赴法勤工俭学等一系列运动,这有力的推动了中国妇女的意识觉醒和妇女解放的进程。

——摘编自刘红《新文化运动中的妇女解放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女性地位低下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时中国妇女解放的出路。
2023-02-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暨下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中国古代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经济发展状况,普通民众的衣料基本是和丝绸无缘的,他们大多穿着麻布和皮革。棉花在唐代从印度传入,宋元时期棉花在长江中下游普遍种植。元朝黄道婆借鉴海南岛黎族的棉纺织技术,在松江府乌泥泾镇传授改进后的棉纺织工具和棉纺织技术,之后松江府各地的棉纺织业很快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棉纺织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使柔软亲肤保暖的棉布成为广大普通民众的衣服布料,纺织棉布也成为中国农村家庭手工业的主要内容。

——摘编自黄时鉴 《中国历代史话》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摆脱旧习、剪辫易服、向西方学习,成为当时社会思想的主流,人们争相抢购洋货洋装,西服所用布料羊毛呢绒也成为畅销商品,在这个风潮中,民族工业加大毛纺织业的投入,毛纺织业得到快速发展,毛呢制品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庭,但在很多传统节日和场合,丝绸和棉布制作的长袍马褂及传统裙装还是主要服饰,一些赶时髦的青年还穿着最流行的化纤材料服装招摇过市。民国的民众服饰属于古今结合中外并存的状态。

——摘编自勾爱玲《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服饰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民众服饰面料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民众服饰面料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3-02-0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85月底,中国女学堂在上海开校招生。此后几年,尤其是在1900年后,各地纷纷捃起兴办女学的高潮。封疆大吏、各级官员、地方士绅、以及无数走出家门的闰秀共同促成了女学的极大繁荣。由此,女教师和女学生成为社会中不可愻视的新兴群体。她们不仅成为城市中被凝视的风景,有些甚至走出国门,成为中国最早的女留学生。同时,她们不可迶免地成为各种媒介再现的对象。可以说,当近代女学初兴时,其公共性甚至大于其教育性。

——摘编自王晓慧《近代中国女子教育论争史研究:1895-1949

材料二


注:《女学传习所开学》,《星期画报》,1906年第2期。图中女学传习所开学时,两江总督端方(1861-1911)为学生演讲。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2-17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

——摘编自《荀子》等

材料二   晚清以来,伴随着西风东渐,星期制传入中国。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视星期制为文明之制,主动仿行。而湖广总督张之洞规定两湖书院的学生只准休旬假(十日放假一日),不得过星期日。1902年至1911年夏,由于清政府推行新政,各学堂、中央各部和地方衙门陆续实行星期日公休制度。1912年民国肇建,南京临时政府“期与世界各强国同进文明”,采用了星期日公休制度。与此同时,星期制也在社会上广为流行,渐成都市生活中新的工作与休闲的节奏。合理的休息与适度的休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人的精神面貌。

——摘编自湛晓白《时间的社会文化史》

材料三   1949年之后,新中国沿用近代以来形成的星期日公休制度。1995325日,国务院发布第174号令,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自199551日起施行。利用和过好双休日,对于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消费休闲和社会风尚都有很大影响,从星期日公休制到一周双休,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也为个人自由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摘编自《人民日报》等

材料四   19世纪晚期,西方科技发展出现新趋势: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直接结合,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如德国西门子等;科学研究走上集体攻关道路,1873年德国“国立物理研究所”、1876年美国爱迪生实验室即在此背景下创立;各国大量创办理工学院和技工院校;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1901年,美国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颁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简析近代以来星期“公休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科学研究的特点。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代堪称中国古代市民体育的兴盛时期。元曲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关体育活动的描述。元代人对蹴鞠的赞美,多是从它的娱乐性和健身性出发,“巧过纵园异样花,轻身健体实堪夸。能令公子精神爽,引动王孙礼仪家”。节日本身就是城市生活的一大组成部分,如寒食清明之时,各地游赏可观,“暖日宣乘轿,春风宜试马,恰寒食有二百处秋千架”到处“见游人车马闹该该,王孙争蹴鞠”。城市中民间艺人的体育表演风气盛行,如武艺、蹴鞠、杂技等,或在勾栏瓦舍中“作场”,或在街头巷道中“撂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元代戏剧的兴起,体育表演开始与戏剧演出相结合,成为戏剧的一种表现手段。

——摘编自熊志冲《元代市民体育初探》

材料二:1842年国门被打开之后,在通商口岸外国人的各种娱乐性体育活动进入国人视野,普通公众将其视作“西洋景”。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体育进入近代中国知识群体的视野,他们把西方体育作为一种“力”与“武”的事物加以接受。1879年李鸿章派遣军官赴德国陆军学习,将带有强烈军事色彩的德式兵操带入中国。这是体育服务于国家和战争需要的观念的体现。19世纪末,康有为根据西方近代教育和体育理念,提出“德教、体教、智教”的教育主张,认为“体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之物”。梁启超则呼吁“锻炼强民之体魄”。一战后,来自美国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流行,20世纪2030年代,源于英美的竞技运动广泛开展,逐渐取代传统体育。从30年代初开始,国民政府逐渐倾向体育军事化的德式体育模式,直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摘编自张晓军《近代国人对西方体育认识的嬗变(18401937)》等


(1)据材料一,概括元代市民体育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国人对西方体育认识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体育发展的因素。
2022-03-06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瓶小可乐,见证大历史

1927年,可口可乐进入上海市场,与著名的屈臣氏汽水公司合资生产。1930年,屈臣氏公司请上海广告画家设计了一幅“请饮可口可乐”的月份牌广告画,画中人是著名演员阮玲玉。借助阮玲玉的人气,可口可乐开始进入市民阶层,销量与日俱增,成为了一种流行饮料。到1933年,可口可乐在上海的装瓶厂成为美国境外最大的可乐汽水厂。到1948年,该厂产量超过100万箱,创下美国境外销售纪录。1949年,随着美国大使馆撤离,可口可乐退出中国市场。自此以后的30年内,大陆市场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喝起来有点像中药的饮料。1978年12月,可口可乐公司与中粮总公司达成协议,向中国主要城市和游览区提供可口可乐制罐及装、装瓶设备,在中国设专厂灌装并销售。1979年1月,中美正式恢复邦交,首批瓶装可口可乐由香港发到北京。1981年4月份,可口可乐北京五里店厂正式投产,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中国的汽水就不能满足人民需要吗?喝可口可乐就是卖国主义”;1982年,商业部通电全国,停止内销可口可乐。1986年,可口可乐第一支中国电视广告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到2017年,可口可乐在中国累计投资超过130亿美元,建厂45家,系统员工总数超过45000人,其中99%为本地员工。1992年起,可口可乐中国不遗余力地通过奥运火炬接力,让更多中国人直接参与奥运。可口可乐是唯一一个全方位赞助中国举办特奥会、残奥会、奥送会、世博会、大运会、青奥会的企业。

——摘编自李杨《洞孔中的历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并简析1949年前该公司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原因。
(2)材料提供了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案例,蕴含了诸多历史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