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1 .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2019-01-30更新 | 2226次组卷 | 35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复学学业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近代学者王阁运曾写过一副对联:“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该对联反映的现象发生于
A.民国建立初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D.洋务运动时期
3 . “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与材料描述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太平天国运动
4 . 民国建立后,受西方影响,“婚礼铁路”成为时尚青年追捧的蜜月旅游的交通工具。京沪铁路公司瞄准这市场,推广“蜜月旅行”。这一现象反映了
A.新式交通影响着人们的观念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传统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冲击D.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2020-12-15更新 | 37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0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变革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西服饰样式结合的中山装在辛亥革命后和西服一起成为主流正装,中西合璧的改良旗袍成为民国女性的流行穿着。另一方面,当时较保守的中年人及公务人员交际时的装束为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小帽或呢帽,下身着中式裤子,足蹬布鞋或棉靴。这种装束在民国时期的中下层社会有着巨大的市场。

——摘编自张晓瑾《清末到民国的服饰改革与社会心理的变化》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60年代前半期,女性以简单朴素的列宁装、布拉吉(俄语连衣裙的音译)和齐耳的短发为时髦装束,男性则以中山装、军装等庄重、朴素的衣服为主。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服装店几乎没有,居民一般都是凭票买布后再自己做。90年代后,人们就只穿买的衣服了,而且衣服的颜色、款式很多喇叭裤的出现是在款式上的大胆突破;穿皮鞋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注重舒适,更注重美观、大方。高跟鞋成为女性展示魅力的最爱。

——摘编自朱汉国等《走向现代化的历程(社会生活卷19492000


(1)概括材料一中民国时期的着装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这些服饰出现的时代背景。
(3)材料三中服饰由“自己做”到“买”反映出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服饰的特点。
2021-07-13更新 | 22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新课标)
6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的社会生活现象是
A.剪辫易服B.计划供应C.收看电视D.网上购物
2022-01-05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2020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8 . (2008年江苏卷,历史,6)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2019-01-30更新 | 1233次组卷 | 43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复学学业检测历史试题
9 . 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应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D.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
2020-05-10更新 | 308次组卷 | 32卷引用:云南省2016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鸦片战争后,外国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逐渐浸入中国沿海城市。经过多年的潜移默化,在通商口岸形成了一批穿西装、吃西餐的人群。这种现象说明了当时中国
A.传统生活方式完全被西方所取代
B.传统文化得到发扬
C.生活方式受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
D.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