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论及旗袍风尚,郑逸梅称“清代女子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民国后始御之”。至于具体年份,周锡保认为旗袍流行于1921年后,他以1923年的画报推断旗袍在当时上海数十人中不过一二,但1925年5月前,《申报》等报纸上很难查到有关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资料为旗袍在1925年出现提供了佐证。在北京,也有记载表明旗袍时尚始于1925年。据此推知
A.郑逸梅的看法是个人观点,主观臆断很强,旗袍可能出现在清末
B.周锡保以1923年的画报推断,旗袍流行在1921年以后较为可信
C.从多重证据观点出发,将旗袍流行起始时间视为1925年比较合理
D.报刊不是文献史料,史料价值较低,旗袍风行于1925年缺乏说服力
2 . 下图所示是民国初年上海街头的一张老照片。作为史料,它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上海
A.城市化进程的加快B.服饰文化的西洋化
C.交通工具的近代化D.民族企业的脆弱性
2021-07-1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关于“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相关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虏窃国,易吾冠裳……今者清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191235日《临时政府公报》29

材料二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曾引起学生们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狂士怪杰:辜鸿铭别传》李玉刚著

材料三   自袁为总统,野有饿莩,而都下之笙歌不彻;国多忧患,而郊祀之典礼未忘。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吾侪昔以大仁大义铸此巨错,又焉敢不犯难,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讨袁宣言》孙中山1915

材料四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制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已明确。吾人拜赐于执行,可谓没齿不忘者矣。然自今已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实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215日),《青年杂志》第1卷第6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在社会习俗、政局演变、思想文化方面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变化?
4 . 阅读下列关于“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的相关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虏窃国,易吾冠裳……今者清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191235日《临时政府公报》29

材料二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曾引起学生们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摘编自李玉刚著《狂士怪杰:辜鸿铭别传》

材料三   自袁为总统,野有饿殍,而都下之笙歌不彻;国多忧患,而郊祀之典礼未忘。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吾侪昔以大仁大义铸此巨错,又焉敢不犯难,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1915年《讨袁宣言》

材料四   如图所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2)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史料实证——近代婚姻习俗的趋势)1946年11月,广州市举办了一场集体婚礼,由市长证婚。参加者除要取得“婚姻注册许可证”外,还要增加合格医生开具的健康检查证明书。举行仪式时,男穿蓝布中山装,女穿长袖全白旗袍,并手持花球一束。这表明
A.广州人民观念先进B.婚姻习俗逐渐简约文明C.政府操控婚姻习俗D.中国婚俗已经完全西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史料记载,建于1915年的福州基督教青年会筹集巨款为会员建设体育馆、手球房,开办国术班、游泳班和排球班等。常为会员及社会人士举办各种体育培训、比赛,放映电影等活动。这说明
A.西方文化受到知识分子的青睐
B.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引进工业文明
C.西方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
D.运动娱乐成为人们主要休闲方式
7 . 据史料记载,建于1915年的福州基督教青年会筹集巨款为会员建设体育馆、手球房、开办国术班、游泳班和排球班等,常为会员及社会人士举办各种体育培训、比赛、放映电影等活动。这说明
A.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崇洋媚外
B.青年人士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C.西方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活习俗
D.欧式生活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以来,天津以近邻首都、交通便利和临海等优势,进口商品中生活消费品占最大比重;北京长期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形成了以消费为主、以服务性商业为核心的消费型城市,是土洋货巨大的消费市场。京津城市的上述特点使京津市民便于、乐于接受西方新事物,在衣食住行方面容易受到西方的影响。民国初年,京津市民在衣着服饰方面对西洋文明的崇尚愈加明显,服饰质地日益西化,进口呢绒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毛皮衣料,机织细洋布逐渐取代了粗厚结实的土布;上层社会的人们,新潮者穿着西装、中山装,城市工商界人士及乡村绅士仍然穿看长袍马褂,女子服装则以旗袍为主流;一般百姓则穿着圆领对襟的短上衣和不开缝的长裤,妇女穿着圆领右大襟的短襦。还有的人将中西服饰一起穿在身上,显得不伦不类,十分滑稽。中山装和旗袍都是沿用西式服装的价值观念和审美习俗和结合中国人的穿着习惯和传统服装的特点创制而成的,在国际上亦被视为具有中国气派的民族服装。

——孔祥字《“西化”影响下的京津市民物质生活变迁(1912~1937)》


(1)根据材料,指出民国初年京津地区市民服饰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京津地区市民服饰变化的原因。
2021-07-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近代上海出现了大量以欧美国家人名命名的路名,如“戈登路“赫德路”“哈同路”。辛亥革命后,河南新成立了博爱县、民权县。新中国成立后,新地名随之大批出现,如和平路、人民路、建设路等。上述材料传递出地名
A.折射出时代的价值追求B.承载着历史变革的信息
C.是中西文化碰撞的产物D.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
10 . 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说要制定宪法,国会也成立了制宪委员会,但实际上每家每派都没有特别把宪法当--回事,法律则处在从属于儒家道统的次要位置,“民国初年,最核心的价值不是合法或非法,而是有道还是无道”。这表明当时中国
A.仍然固守传统政治道德B.宪法制定缺乏理论来源
C.近代法治观念相对滞后D.民主宪政体制尚未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