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的休闲活动五花八门,一些人去戏院、歌剧院、参加公众演讲和音乐会,参观展览或博物馆,观看板球或足球比赛,……许多工人养成了以酒馆、咖啡馆或其他类似的聚会场合为中心的生活。人们也开始追求知识,据北部博物馆记载:职工自己教授几何学,还有自己的诗人、生物学家等。在市中心出现了“绿地”,旨在提供娱乐活动场所和新鲜空气。

——摘编自舒小昀《从消费角度看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娱乐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城市,城市文化娱乐生活方式日益走向西化、多样化和现代化,呈现出中西杂糅、新旧并举、多元复杂、不平衡及城乡相互渗透交融等特点,鲜明地折射出近代社会变迁的历程和实践轨迹。比如,随着各种娱乐方式的广泛兴起和人们休闲质量的不断提高,各类新型娱乐场所相继涌现,彰显了多元现代的民众文化娱乐方式。

——摘编自扶小兰《论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生活方式之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休闲活动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呈现多样化、现代化的主要因素。
2 . 服饰的变迁是以非文本的方式记载着社会与生活的变迁,并成为时代发展的一个永恒的烙印和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在各个通商口岸城市,衣冠华丽、不遵规制者大有人在,暴富起来的商人穿上锦袍,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苏生文、赵爽《素裙革履学欧风》

材料二   民国后的社会舆论强调:“民国新建,亟应规定服制,以期整齐划一。今世界各国,趋用西式,自以从同为宜。”但由于当时西式服装的主要原料是进口的,为了保护民族工业,民国政府在制定新的礼服式样时,保留了一款传统的中国服饰作为礼服,但传统帝国时期通过服装便可辨认身份的特征已经彻底消失了。

——百度文库《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

材料三   据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有些学校规定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时必须穿西装,颇让那些穷学生为难,不得不赊账三四百元(数月的薪水)置备一套西装,以解燃眉之急。有的人则到旧货市场上去买旧西装,时称“淘西装”。

——邹韬奋《经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服饰象征意义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西装在民国后流行的主要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归纳出中国近代服饰变迁的主要趋势。
2019-06-28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新晃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8·全国·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左传》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服饰文化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朝唐代女子服饰雍容华贵、百媚竞呈,女子着男装、胡服蔚然成风。
《野客丛书》记载“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
元朝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
清朝清初规定,高档皮毛、绸缎只能亲贵和官员服用,士庶百姓只许服用绸、绢、纺、丝、纱等。1870年左右,通商口岸城市的人们穿着机织布服饰的现象日益普遍。
民国期间洋装在中国流行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出现。
20世纪50年代旗袍在大陆渐被冷落,在新中国的女干部们中流行中山装和从苏联传入的列宁装,穿工装裤成为一种时尚,从苏联流传到中国的连衣裙“布拉吉”深得中国女性青睐。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尔卡丹、耐克、adidas等世界服装品牌进驻中国。1983年12月,国务院决定取消布票,纺织品实行敞开供应。纺织工业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纺织品制造大国,锦纶、氨纶、纳米等面料的产品不断投向市场,引领服装行业新潮流。

——据《中国服饰史》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8-04-16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2018年5月6日 每周一测——《每日一题》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必修2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服饰的变迁是以非文本的方式记载着社会与生活的变迁,并成为时代发展的一个永恒的烙印和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在各个通商口岸城市,衣冠华丽、不遵规制者大有人在,暴富起来的商人穿上锦袍,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苏生文 赵爽《素裙革履学欧风》

材料二   民国后的社会舆论强调:“民国新建,亟应规定服制,以期整齐划一。今世界各国,趋用西式,自以从同为宜。”但由于当时西式服装的主要原料是进口的,为了保护民族工业,民国政府在制定新的礼服式样时,保留了一款传统的中国服饰作为礼服,但传统帝国时期通过服装便可辨认身份的特征已经彻底消失了。

                                                     ——百度文库《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

材料三   据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有些学校规定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时必须穿西装,颇让那些穷学生为难,不得不赊账三四百元(数月的薪水)置备一套西装,以解燃眉之急。有的人则到旧货市场上去买旧西装,时称“淘西装”。

                                                                         ——邹韬奋《经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服饰象征意义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分析西装在民国后流行的主要原因,同时还存在着哪些制约其流行的因素?
(3)结合上述材料,归纳出中国近代服饰变迁的主要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据此回答:

材料一   位列晚清“四大奇案”之首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原本是一起影响甚微的地方冤案,情节与《水浒传》中潘金莲毒死丈夫武大郎极为相似。当《申报》偶然将这则奇闻异事登载出来时,恐怕所有人都不会想到,它会发展为一桩社会关注度极高且惊动京师的大案,最终在慈禧太后直接过问下,经过刑部重新会审,冤案得以昭雪。而后更是通过新闻报道,文人笔记乃至电影电视剧的各种记载与改编,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

材料二   德雷福斯案(犹太人德雷福斯,见习上尉军官,被法国陆军总参谋部诬陷为私通德国的间谍,被以叛国罪判处无期徒刑,革除公职,终身流放大西洋中的“魔鬼岛”),这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冤案。由于案件本身的艰难性与复杂性而激起了广泛的社会冲突。而该案的平反却有十足的“现代性”,除了其家人不断上访外,议会政治和现代媒体的深度介入,都让这个案件在社会上得到了持久而深入的讨论,使制造冤案的成本无限升高,最终得以昭雪,法国陆军总参谋部也因此一度声名狼藉。


(1)根据材料一,分析冤案发生及得以平反的原因。
(2)德雷福斯案对比杨乃武案得以昭雪的深层原因有哪些?
(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分析现代传播媒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4)你是如何看待上述两起冤案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