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制取消之后,随之而来服饰也发生了重要变革。“西式服装”“随机大畅”,“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蔚然成为一种风气。“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中外服饰互相融合,当时在许多公共场合里,常常出现头梳洋髻,身穿高领窄袖长袄素长裙,是登皮鞋的女子,这样的穿着在当时是一种时尚。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材料二   革命的风暴在推动政权更替的同时,南京临时政府为推动社会改良采取了不少政策与措施,“……无数头颅所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所有卑贱、颓度、放荡行为,有些减少,有些完全消灭了”。民国初年,社会上一时出现了朝气蓬勃的新气象。

——摘编自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例体现近代中外“互相融合”的典型服饰,并简要概括这一时期服饰的重要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革命的风暴”所指的历史事件,依据该材料概括这个事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021-11-05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1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B卷)
2 .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变革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西服饰样式结合的中山装在辛亥革命后和西服一起成为主流正装,中西合璧的改良旗袍成为民国女性的流行穿着。另一方面,当时较保守的中年人及公务人员交际时的装束为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小帽或呢帽,下身着中式裤子,足蹬布鞋或棉靴。这种装束在民国时期的中下层社会有着巨大的市场。

——摘编自张晓瑾《清末到民国的服饰改革与社会心理的变化》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60年代前半期,女性以简单朴素的列宁装、布拉吉(俄语连衣裙的音译)和齐耳的短发为时髦装束,男性则以中山装、军装等庄重、朴素的衣服为主。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服装店几乎没有,居民一般都是凭票买布后再自己做。90年代后,人们就只穿买的衣服了,而且衣服的颜色、款式很多喇叭裤的出现是在款式上的大胆突破;穿皮鞋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注重舒适,更注重美观、大方。高跟鞋成为女性展示魅力的最爱。

——摘编自朱汉国等《走向现代化的历程(社会生活卷19492000


(1)概括材料一中民国时期的着装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这些服饰出现的时代背景。
(3)材料三中服饰由“自己做”到“买”反映出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服饰的特点。
2021-07-13更新 | 22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新课标)
3 . 服饰的演变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材料一   针对民间服饰形制的部分禁奢令表

朝代禁令出处
妇人“禁高警、险妆、去眉、开额及吴越高头草履”新唐书·志第十四·车服
“庶人、商贾……懊头巾子,高不过二寸五分”宋史·志第一百六·舆服五
“庶人帽,不得用顶,帽珠止许水晶、香木”明史·志第四十三·舆服三

材料二   《家庭》杂志1922年第7期“装饰号”部分概览

作者题名摘要
毛吟槎《男子服饰应改的我见》传统中式男装改革的必要性一“不便于旅行”“不便于操作”,服装改革的标准一“灵巧”“美丽”“简便”
栢悲秋《长沙装束谈》民国之后长沙风气渐开、女子发型与服饰的新气象
PM生《发髻装饰之进化》“只消与各自的颜面身体适合,也不必去管他是中国式外国式,不妨采用了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服饰与近代服饰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服饰发生改变的原因。
2021-03-1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4 . 鸦片战争以后,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势力进入东南五口,外国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逐渐浸入中国沿海城市。经过多年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在通商口岸,形成了一批穿西装、吃西餐、信基督教的人群。

材料二   晚清社会男子服装呈现出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的景观。特别是风云激荡的辛亥前夜,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孙燕京主编的《晚清遗影》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开放“东南五口”的不平等条约名称。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男子服饰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0-12-1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2017年6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摘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1)材料一的图2与图1相比,在社会习俗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2)材料二服饰的出现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3)根据材料三归纳铁路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6 . 阅读下列表格材料,探究影响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变化的内外因有哪些。

清末至民国成立前后社会风俗变迁简表



2020-05-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湖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历史试题(必修2)
7 .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的新变化

中餐

西餐

传统四合院

欧化四合院等

马车、轿子

火车、电车、汽车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自由恋爱、新式婚礼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民间仿效之风悄然兴起。19世纪末,一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联名上书,建议变法维新,其中既有政治大事,也有服饰习俗。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服制》,要求人们改变服装样式。新创制的中山装和旗袍开始流行。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服饰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2019-08-20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2014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的图1与图2相比,在社会习俗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2)材料二的服饰反映了怎样的特征?

材料三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摘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3)根据材料三,归纳铁路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019-08-1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陕西省学业水平最后冲刺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时期主流服饰
1840年前长袍马褂、旗袍
辛亥革命后西装、中山装、长袍马褂、改良旗袍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山装、以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
改革开放后颜色丰富、款式多样的服装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


(1)西装何时传入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苏式服装的流行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服装“颜色丰富、款式多样”的原因。

10 . 史料研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宋太祖诏令开封府:“令京城夜市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宋仁宗时朝廷下令允许民间向街开店。

材料二 北宋中期“坊市之名,多失标榜。”汴梁皇城东北角的潘楼酒店,“其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至天明,羊头、肚肺……野味、螃虐蛤蜊之类讫,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然后饮食上市。”

(1)阅读材料,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核心内容,说明两则材料在研究宋代经济的不同用途。

(2)观察以上图像资料,说明与古代城市相比,晚清上海城市的新变化。依据所学知分析变化原因。

1951—198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数据一览表

(依据黄光耀《从世界视角看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3)阅读上表,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单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逻辑清晰)

2017-11-23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2017年夏季会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