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民族国家肩负公共卫生之贵, 为所有公民提供健康环境的观念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为了提高新兴工业城市中工人的效率,英国政府制定规划,建立现代医疗机构,促进医生的专业化,每个镇都设有卫生官员,医生独占行医权,作为交换,他们必须立约为政府维持教育和医疗的水准。中国20世纪以前没有一般的医疗许可制度。但是,人民的健康被认为是国家的责任之一,因此形成了国家顾行医书、地方官免费施医送药的传统。清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地方士钟参与到医疗救助中来。1895年后动荡不安的年代才使中国开始建设现代国家,1910 年清政府用现代隔离与卫生监督方法控制了东北鼠疫,这不仅使日、俄两国失去了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借口,也使民族国家与公共卫生开始结合起来。中华民国成立后,西方的这种国家主导的公共卫生安全得到进一步发展,与之相应,传统中医的“卫生防疫”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中国成立后,公共卫生安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政府以“人民的健康”为根本宗旨,以农村为重点,采用中西医站合、预防为主,依托科技与卫生教育,极大程度地消灭了血吸虫病、天花等传染性疾病。人均寿命从35岁提升到70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国家治理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19世纪以来中英两国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的异同。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公共卫生安全的进步性。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国礼仪制度举世闻名:法国人一度被誉为欧洲最有礼貌的民族,1789年,一场攻占巴士底狱的骤变席卷全国,巴黎大街上充斥着互称“公民”的激进男女,在打倒波旁王朝的同时,也将优雅的法兰西礼仪——日常交际礼仪,餐饮礼仪、着装礼仪等视作旧体制的毒瘤,逐一以革命法令彻底废除。1875年,动荡的法国开始消停,社会重新认可了传统的礼仪文化,礼仪规则在越发高雅、规范的同时又日趋平民化、大众化。从1914年到二战胜利,礼仪越来越简化快捷。然而到1991年以后,法国尊崇古典礼仪的社会群众越来越多,人们又开始使用一些早已不太习惯,消逝近百年的礼仪,如吻鼻礼、鞠躬礼。

——摘编自(法)鲁维洛瓦《礼貌史》

材料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在社会中无处不在。18世纪以来,伴随西学东渐,融入西方色彩的礼俗变革悄然伊始。辛亥革命后,中华礼制简约化与世俗化趋势无可逆转,一些古代礼俗如跪拜礼废止不行,“大人”、“老爷”等官场称呼不再使用、“先生”、“君”“女士”、“太太”等称谓成为时髦用语。1915年,陈独秀发文宣称:“中华固有之伦理、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遣,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一股“国学热”的潮流带动了部分传统礼仪的回归,地铁上大学生的“汉服秀”、中小学校园诵读《弟子规》,举行“冠礼”,社会上朋友相见作辑打拱,夫妻互称“郎君娘子”等现象屡见报端网络。

——摘编自唐翼明《国学热是中国人自发的文化自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法两国社会礼仪演变的相同之处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初期和90年代中国对待传统礼仪文化的态度及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