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工具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铁路交通的发展反映了人类生产力的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1800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


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       唐胥铁路,是李鸿章为解决开平矿务公司的煤炭运输至海口的问题而下令修建的。铁路最先计划连接开平煤矿至北塘口,但清末的中国官府却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距离唐山不远的东陵而竭力反对。为避开清朝顽固派的反对,李鸿章在筑路奏请中特别声明只修以骡马为牵引力的“快车马路”。铁路于1881年6月9日开工,同年11月9日竣工,全长9.7公里。铁路总工程师为英国人克劳德·金达,使用标准轨道,建造费用11万两白银。……1886年,开平铁路公司成立,首先从开平煤矿收购唐胥铁路,独立经营铁路业务,然后开始展筑铁路。唐胥铁路后来成为京山(山海关)铁路的一部分,1994年在唐山因京山铁路压煤改线而成为七滦铁路的一部分。

——摘编自李子明《晚清铁路发展史》

材料三       中国铁路,从“追赶”到“领跑世界”

2004年

中国中车陆续开始引进日、德、法等国技术,联合生产时速200公里动车组。

2011年

中国研发制造出以“和谐号”CRH380为代表的17种型号动车组,涉及4个技术平台,涉及时速350公里。

2012年

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发工作启动。

2014年

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至安卡拉的伊安高铁二期建成通车。

2017年

两列复兴号动车组率先从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宣告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2022年

2022年4月21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创造了明线相对交会时速870公里世界记录。

2022年

截至2022年底,全国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铁4.2万公里。

——摘编自“学习强国”APP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试举一例说明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铁路交通的成果。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胥铁路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地位。根据材料二,分析铁路建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高速铁路是20世纪铁路建设的新成就。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进入高铁时代的标志,概括中国高铁“领跑世界”的表现。
2023-05-23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钱塘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城因水兴,市缘路起。交通是城市兴起和发展的推动力。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汉书·贾山传》

材料二   英国的运河时代(17611835年)与传统意义上的工业革命基本合拍绝非偶然。布里奇特沃运河于17617月通航,成为英国运输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该运河通航后航程缩短、运费大减,丰厚利润的“示范效应”刺激起投资高潮。英国史学家格拉斯费歇认为,在英国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是棉花、煤、铁及运输”,此外,食盐、石料、谷物及工业制成品的产量也逐年递增。这些大宗笨重商品的需求的膨胀构成运河业发展的直接动因。……英国近代运河体系的最后一笔由19世纪90年代曼彻斯特轮渡运河的疏通完成,但此时英国运河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早已成为历史,新的竞争者铁路取代运河往昔的显赫地位,成为英国内陆运输的主宰。

——摘编自邵会莲《英国工业革命中运河运输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材料三   汉口交通近代化简表

时间大事记
1858《天津条约》规定汉口开埠,此后到1910年进出汉口港的航船达4000艘次。
1886人力车现身汉口租界,很快受到人们青睐,迅速普及,充当市内交通运输的主力军。
1903英国人带来了汽车,出现了出租汽车商行,后来随着汉口街道建设的展开,汽车出租商行迅速增加。
19051907京汉铁路全线正式通车,粤汉铁路动工修筑,实现了南北铁路大沟通,孙中山总结:“武汉者……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而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也。”
1929开始运营公共汽车,开办了三条路线,设置运营调度时刻表(精确到分秒),把汉口的老城区和新城区连接起来。
上海至汉口段开通航空线路,民用航空运输业逐步发展起来。

——据《近代中国交通变迁与城市兴衰研究》编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驰道建设的特点,用一句话指出体现秦朝大一统的道路建设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英国“运河时代与传统意义上的工业革命基本合拍绝非偶然”的原因,并分析“铁路取代运河”对欧洲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主题,并对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表述清晰)。
2022-12-10更新 | 18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3届高三12月选考科目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构筑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随着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开辟了联结中西方的“丝绸之路”。隋唐时期,以长安为中心的陆路交通系统四通八达,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沟通中国南北。宋元时期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古代交通进入高峰时期。……此外,中国从西汉开始不断探索海洋,逐渐形成了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连通的“海上丝绸之路”。

——摘编自王崇焕《中国古代交通》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各类经济实体等。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联合投资、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公路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公路建设投资仅22.8亿元,截至2017年底,公路建设投资完成21253亿元,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4万公里。高速公路遍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全国高速公路网。

——摘编自徐丽、贺菲菲《缓解制约支撑发展——收费公路的前世今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交通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秦朝交通建设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并指出两例近代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重大突破。
2020·浙江·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詹天佑是自主修建中国铁路的第一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江南机器局请在局内敷设铁路,清廷批驳道:“此层决不可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铁路建设迅速发展。1904年,湖北、湖南、广东三省人民要求废除清政府与美国合兴公司签订的出卖粤汉铁路的合同动。1905 年从美国人手中收回粤汉铁路主权。

——徐继素等《中国通史第4卷》

材料二:铁路影响并推动了农业的近代化。京绥铁路沿线生产的谷物,在未有铁路之前基本上供本地区食用,铁路通车之后,4/5由京绥路转运到京汉、津浦等铁路沿线销售。河南省原来种植芝麻不多,铁路修通后方便了芝麻运集汉口出口,于是芝麻种植面积迅速扩展;同样,河南植棉区扩大,逐渐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全省植棉区。“自足经济迅速破坏,都市工业品长驱直入,首当其冲者为纺织等家庭手工业。”

——摘编自何一民《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等

材料三:张家口者,为接壤蒙古之地,而为万里长城通商地之一也。清政府认识到从北京敷设一条铁路到张家口,可以密切华北与塞外包括内外蒙古的联系。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京张铁路总办兼总工程师,并授予道台官衔,这使他可以要求地方官吏协助办理筑路相关事宜。詹天佑说:“就此路之来源论,似应由京奉总工程司继续承办,....如此中国受双方之逼迫,乃知解决此问题,必须自行修筑,否则即作罢论,终遂议定自行试办。以上为京张路不得已而建筑之大略情形也。”

——中国铁道博物馆《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铁路对中国农业近代化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说明京张铁路“不得已而建筑”的缘由,并简析詹天佑能够成功修筑京张铁路的主观条件。②归纳制约中国铁路建设的因素,并指出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事业鞠躬尽瘁的史实。
2020-09-11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新高考创新卷》选考历史试题(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一种交通工具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汽笛声,有一种力量它被视为国家工业强大的标志,这就是铁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51916年是美国铁路发展的黄金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化,凸显了铁路运输的巨大优势,同时,政府通过赠予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铁路发展。美国大陆铁路里程由1861年的3万英里增长到1916年的254万英里,铁路成为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1916年,美国铁路货运量占整个交通运输周转量的份额达到77%,而客运周转量则达到98%。

——摘编自孟祥春《美国铁路的历史沿革与管制变迁》

材料二   建国初的铁路建设促使中央和地方、城市和农村联成一体,深度互融,进而维护和增强了国家的政治稳定;铁路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脉搏”,在打破敌人封锁、开展城乡交流、攻坚克难的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凸显了尤为重要的作用;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网,使得战备需求下的军事运输能力得以提高,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的国防事业;铁路国际联运业务的开辟,打破了我国在政治上孤立无援的被动局面,促进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交融,强有力地推动了新中国的外交工作;人民铁路事业的积极发展,彻底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摘编自姜尧《中国共产党与建国初的铁路建设研究》

材料三   在铁路出现之前,各城市有自己的时间,按照各自的经度确定。但在铁路形成网络,列车四通八达之后,时间的标准化就十分必要了。今天的美国人,或许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时区是铁路需要保持准确计时的产物……虽然很多早期的乘客是为了做生意而乘火车,但铁路公司很快就高兴地发现,休闲旅游能带来巨大的新市场。可以说铁路使得休闲大众化并把它变成大生意。

——摘编自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铁路改变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60年代后的半个世纪美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并结合所学指出历史上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近代以来铁路发展的认识。
2022-05-3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1近代英国火车和铁路发展大事记(部分)

时间事件
1760年亚伯拉罕·达彼发明扶轨
1801年矿业工程师乔治·史蒂芬孙成功试制蒸汽机车“布鲁克“号,升在矿山授入载但在试验中失败。
1814年货运行。因运行时烟卤冒出火婚,矿山周围居民林其为“火车”
1817年史蒂芬孙受投资人皮斯之,建造从达灵顿到斯托克之间的铁路。
1825年史蒂孙驾他设计建的“行者”号,我客631名,在达灵—斯托克顿铁路上试运行。
1830年世界上第一列由蒸汽机车牵引的容运列车在利物浦—受初新神铁路线上正式运营。

——编自(英)斯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火车和铁路诞生的条件。

材料二表2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简表

发展阶段筑路总里程(千米)综合统计大事记
起步(1876-1894)473.4,其中官办占69.3%全国总里程2.3万千米,计0.23千米/百平方千米,东北和沿海地区占比94%1880年,第一家铁路工厂胥各庄机修厂诞生
第一次路高潮(1895-1911)9200,其中借外贵或列强直接修建占83.5%1909年,近代中国第一条自建的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建成
从低谷是向高峰(1912-1937)11000,在已建成的铁路中列强直接或拉制经管占86.7%1923年,京铁路工人

——摘编自杨勇刚《中国近代扶路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随着公路、航空运榆的兴起,20世纪中后期铁路运营在英国等发达国家身况意下。进入21世纪,在能源、环境等问题的影响下,许多国家再度将铁路建设提上议事日程。英国铁路通过国有化得以重振。中国则开启以高铁运输、研发、贸易为核心的一高铁时代”;在“一带一路侣议的推动下,中国高铁开始对外出口。

——据克里斯事安·沃尔玛尔《铁路改变世界》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铁路兴衰的历史启示。
7 . 铁路在观念和实践上被赋予广泛的功能性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李鸿章指出:“俄人坚拒伊犁,我军万难远役,非开铁路,则新疆、甘陇无转运之法,即无战守之方。俄窥西陲,英未必不垂涎滇、蜀,但自开煤铁矿与火车路,则万国缩伏,三军必皆踊跃,否则日蹙之势也。”“闻此议者,鲜不咋舌。”

——据《李文忠公全集》整理

材料二 对铁路的争论直到醇亲王奕譞等官员的上奏才一锤定音。奏折指出:“铁路之议,历有年所,毁誉纷纭,莫衷一是。自经前岁战事(指中法战争战败——引者注),始悉局外空谈与局中实际,判然两途。”官办铁路的建议终获首肯,铁路国策既定。甲午战争极大地影响了国人的观念,全国各地人民谋求保护路权,抵制帝国主义的肆意攫夺。战后十余年铁路建设呈现高潮,清政府在此形势下着手修建京张铁路。

——摘编自周妤《论清政府铁路决策的实施》等

材料三 面对“不借助国外技术难以修成”的讥讽,詹天佑发出了“中国之事应办自国人”的响亮声音。京张铁路见证了近代屈辱历史,是自立自强、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工业遗产具有文化遗产的一般属性。2018年京张铁路被纳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是最有望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铁路之一。

——据陈建周等《基于整体性的京张铁路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策略》整理

返观我国工学界,则所发明者尚稀有所闻……惟怠于深求,研究不足所致耳。学术虽精,道德不足,犹诸筑高屋于流沙之上……物有本末,事有先后,拾级而登,终达峰极。……惟事必豫(预)谋,通盘筹算,临时方免张皇失措之弊。……工程学子,固皆以发扬国人技术,增进国家利益为目的,各宜同心协力,不容有所歧视。

——摘自詹天佑《敬告青年工学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认为“开铁路”的好处。结合所学,简述“伊犁”问题最终如何解决?
(2)结合所学,推测材料二中奕譞上奏的年份。据此材料,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铁路建设呈现高潮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选择作答:①假如京张铁路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请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阐述中报理由。②《敬告青年工学家》被誉为“教育名篇垂青史,金玉良言启后人”,概括詹天佑对后学提出的殷切期望。
2021-11-1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11月)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晚清上海租界出现的新生活


——摘编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生活与时代变迁”的角度对材料蕴含的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逻辑清晰)
2020-01-07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19年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卷(十)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