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工具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世界修筑铁路情况表


--改编自《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1881年唐山到胥各庄修建一条9公里铁路,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个区段,标志着中国铁路运输业的真正开端。后开平矿务局把唐胥铁路从胥各庄展至阎庄、天津,并拟再展至通州,以京中官员反对未果。1890年转从唐山一端向山海关外延展,由于中日战争停工。1887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奏准修建铁路,修成基隆至新竹段,限于经费,停止展筑。1895年台湾割让与日本,这条99公里的铁路也落入日本手中。1895年后十余年间,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铁路建筑权益,形成闻名一时的“利权争夺战”。这十余年是中国铁路建设呈现高潮的年份,共修筑8900余公里,列强直接投资和通过货款控制的铁路占上述总里程的85%.清政府在此形势下着手修建了京张铁路。

--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世界铁路发展的总体趋势,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铁路大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
2020-04-01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0届高三3月综合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7年之后,清政府就应不应该修建铁路吵翻了天。很多大臣认为,铁路是“惊民扰众,变乱风俗”的有害之物,修建铁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会惊动山神、龙王等神灵,招来巨大灾难。也有人提出,“以中国之贸迁驿传”,根本不需要铁路。洋务实干人物曾国藩也认为,铁路网络一旦修成,商品流通和人口流动势必大大加快,新的贫富悬殊和社会动荡将可能发生。1880年,李鸿章、刘铭传上书要求修建铁路,朝廷有人上奏指责两人看上去像是一对“卖国贼”,朝廷因此驳回李、刘的建议。

——摘编自吴晓波著《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在大清国国内,关于在这个帝国的领土上筹建铁路和铺设电报设施的事情正闹得沸沸扬扬。……这是可以理解的,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

——《铁路和电报有望在清国出现》,1867年6月3日,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政府反对修建铁路的理由。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从上述反对修建铁路的理由中任选一种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