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工具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过去送别,有十里长亭一程连一程的缠绵悱恻,也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酣醉惆怅。但在轮船火车的时代,这些场面都已不合时宜,“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今别离对古别离,非常明显地反映了时代变迁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4-20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Ⅱ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今后将敷设无数之干线,以横贯全国各极端,使伊犁与山东恍如毗邻,沈阳与广州语言相通,云南视太原将亲如兄弟焉……则中国之前途,可永久适存于世界”。其意在说明铁路的修筑
A.有助于实现中国近代化B.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C.有利于交通条件的改变D.有利于实现民生主义思想
3 . 下图为晚清时期在华的外国航运比例图

据此可知
A.英国控制了中国航运业B.中国民族航运业长期受到压制
C.美国在华经济实力下降D.列强在中国的航运业中占主导
2021-01-08更新 | 1409次组卷 | 7卷引用:全国新课改省区T8联考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在浙江余姚的小地主,从余姚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
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
2020-12-07更新 | 585次组卷 | 53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南省卫辉一中高一4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刊文写道:我常走在前门一带通衢,觉得那样狭隘的一条道路,其间竟能容纳数多时代的器物:有骆驼轿,有一轮车,还有骡车、马车、人力车、自转车、汽车等,把20世纪的东西同15世纪以前的汇在一处。这反映出
A.辛亥革命使社会习俗焕然一新B.城市街道因管理不善而破败不堪
C.社会变革时城市交通新旧杂陈D.社会转型导致城市功能出现巨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5年英国第一条“铁路”在斯托克顿和达林顿之间开通,但距离很短。1830年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投入使用,时速达到29英里。这以后铁路时代迅速到来,至1835年,议会批准了54条铁路修筑计划,而1836年和1837年两年中又批准44条铁路,到1843年已经有2036英里铁路了,1845—1847年间,又有576家铁路公司被批准成立,筑路8731英里。19世纪中叶,铁路已成为英国国内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其密集程度甚至在20世纪末尚未被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赶上。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1876年,英国人在上海私自修筑了吴淞铁路,清廷把铁路看作是奇技淫巧,担心它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不良的影响,在花了28.5万两白银把它赎回后,即行拆掉。1880年7月,唐山煤矿开始产煤,为了把煤运出,清政府准许修从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铁路开通后,为了避免火车震动陵寝,决定车厢由骡马牵引。至甲午战争时,大清境内仅有铁路483公里。战后,列强强行攫取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至1911年,中国铁路里程才达到0.91万公里。但大部分都是借洋债修路,甚至是外资公司直接投资筑路。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铁路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与英国铁路发展的主要差异。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的铁路建造所需投资十分巨大,远远超出当时的私人投资者力所能及,所以铁路创办人便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向国内外投资者和州、联邦政府求助。政府提供的最大帮助是提供公共土地,这使得铁路公司获得了发行债券的信用和保证。美国最初的铁路都是成百上千家小公司创办和经营的,先后修建了近30万公里的铁路,并形成了全国铁路连网。但到1906年,七个铁路集团控制着全国总里程的三分之二。钢轨的需求促进了美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由于铁路的修筑,短短的几十年间,美国的工业中心往西移动了三百五十多公里,而工业中心西移,使工厂得以广泛采用优质矿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也是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摘编自牛可《1870年以后的世界历史》

材料二   1840年前后,有关铁路的知识开始从西方传入中国。在70年代之前,尽管西方列强多次劝诫中国修筑铁路,但都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1876年,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第一条由英国人修筑的铁路——吴淞铁路,清政府以“妨碍我风水”为由,仅一年就把它拆除。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为了解决运输特别是煤矿运输,将修筑铁路的问题提上日程。孙中山认为“建设最要之一件,则为交通。以今日之国势,交通最要者为铁道,如人之有手足,始可以行动,始可以做事。现以全力筹划铁道,即为国家谋自存之策”。国人对铁路的认知发生了从“贻害无穷”到“利国利民”的根本性转变。

——摘编自杨勇刚《中国近代铁路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铁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铁路建设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铁路建设和美国的不同之处,并分析铁路建设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019-10-1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高三11月大联考(样卷)历史试题
8 . 19世纪70年代,我国首次打破列强垄断水上交通业的标志是
A.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的成立
B.蒸汽机的发明
C.西方列强和买办共同投资兴办轮船运输公司
D.各大通商口岸出现一批轮船公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08年,湘潭绅商们对于粤汉铁路正线不经过湘潭深感忧虑:“潭埠势必永远成废”,“数百年祖宗营业,一旦归于无何有之乡,万众能不寒心!”最终结果,湘潭隔江与铁路相望,距其15公里的株洲则因铁路通车走向兴盛。由此可见
A.铁路改变南北经济格局
B.新式交通影响地方兴衰
C.列强通过路权蚕食掠夺
D.地方绅商掀起保路运动
2019-05-18更新 | 1320次组卷 | 3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平遥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10 . 1880年,清政府修建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1887年展筑至芦台,1888年又展筑至塘沽和天津,时称“津唐铁路”。“津唐铁路”修建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有助于解决开平煤矿煤的运输问题
B.标志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起步
C.诱导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
D.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