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武汉三镇(汉口、汉阳与武昌)得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其中汉口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1862年汉口设立海关。1867年对外贸易额仅3500万海关两,1902年达10.32亿海关两。1889年,张之洞在汉阳兴建“汉阳铁厂”,1893年在武昌创办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1898年又创办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1906年,浙江商人宋炜臣等人筹办了“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供水人口约10万。

——摘编自刁莉《九省通衢的近代汉口》等

材料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部分)成就数据表   

类别 20012020
货物出口占全球份额4.3%14.7%
制造业增加值3.5万亿元26.6万亿元
服务出口额3243亿元1.9万亿元
对外直接投资额570亿元1.1万亿元

——摘编自薛荣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回顾与展望》等

材料三   纵观国际经贸发展史,深刻验证了“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规律。各国削减壁垒、扩大开放,国际经贸就能打通血脉;如果以邻为壑、孤立封闭,国际经贸就会气滞血瘀,世界经济也难以健康发展。

——摘自习近平《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武汉三镇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20世纪以来典型史实对“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进行论述。(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结构完整)。
2023-04-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启动摸底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苏俄(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1913192119231925
粮食作物耕作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5.5544.24

材料二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探测或开发自然资源,或者去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冷静、更平稳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海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更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

——《罗斯福选集》

材料四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宣告了自由放任经济理论的破产。经过“罗斯福新政”的实践和凯恩斯的理论创新,战后欧美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20世纪80年代,面对“滞胀”局面,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进行大调整,出现了一股强劲的私有化浪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伴随着各种救市措施的出台以及国家干预与监管的恢复和加强,国有经济的比重又在明显的恢复当中。

——摘编自刘儒《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情况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苏农业差距拉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的主要措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实质。
2022-06-3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西方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大体形成和正在形成三种典型的政府职能模式。

模式特点不足
弱政府职能模式自由放任忽视和放任了“市场失灵”。将政府活动限制于主持社会正义和建设管理某些公共设施的狭小范围内
强政府职能模式国家干预无法控制和解决“政府失灵”。正如市场本身有缺陷而导致市场失灵一样,政府有缺陷且也会导致“政府失灵”
中政府职能模式第三条   道路(“中间路线”)政府对市场干预的适度性没有明确可行的规定,难以把握政府干预的“度”

——摘编自王春香《西方国家政府职能模式演变及其启示》


材料中的“政府职能模式”蕴含着诸多启示,请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说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农业的持续萧条,罗斯福政府先后两次颁布《农业调整法》,通过削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等方式维持粮食价格,不致出现“谷贱伤农”。其次,政府还向遭受自然灾害的农场主提供援助,19331937年仅因干旱而给农场主的援助就达到10亿美元。同时,为解决农业过度开发和农产品过剩等问题,罗斯福政府还通过立法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等形式,采取了如退耕还林等措施对农业资源进行保护,到1940年,新政把相当于1930年耕地面积16的土地从农业生产中撤出来,并予以绿化。此外,美国政府还专门拨出经费,形成农业教育、科研、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体系,从而大大提升美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力量。

——摘编自曾中平《罗斯福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政策改革的重点主要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由此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粮食产量不足的困境,初步解决农民温饱问题。80年代中期开始,中央一号文件多次给乡镇企业以政策支持,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民增收的巨大动力。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全局出发先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振兴”等农村发展战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1225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摘编自孙竹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农”政策历史演变和新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农业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罗斯福农业政策相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政策的不同之处,并简述其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后,农村逐渐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趋向市场化。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速增,冲击着停留在传统体制内的城市。80年代,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通过明晰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形成“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朝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国企改革保证了经济稳定运行,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但存在配套改革滞后、约束激励机制尚束健全等问题。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上任伊始采取经济应急措施,推行“百日新政”,但本身的诸多不足,使经济难以真正复兴。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等


依据材料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进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美国三十年代经济改革的异同。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三年之久。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的1929年下降了46.3%。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危机期间,13万家以上的企业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赶出工厂,流浪街头。失业人数在1933年将近1300万,大约为劳动人口的14。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群众的反抗斗争,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一筹莫展。他也采取过一些小规模的国家干预行动,但他基本上死死抱住“自由放任”政策而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个重大问题上趑趄不前。在他执政期间,危机更趋严重,社会混乱,人心惶惶,很大一部分人对现有制度丧失了信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在稳定住政权以后,没有必要的把“战时共产主义”作为通往共产主义的捷径继续全面推进,到了1920年末,苏维埃俄国陷入了一场空前的政治经济危机,残酷的余粮收集制使得农民被剥夺,生产积极性下降,到了1920年,谷物产量只能达到战前的54%,经济作物更糟糕,棉花仅有6%,甜菜不到7%。工业情况更糟糕,工业产品仅达到1913年的1/7。人民陷入饥饿和生治困苦中。列宁自己后来总结:“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了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我们遭受的任何失败都要严重得多,危险得多。”1920年—1921年初,50多起大规模农民暴动反对布尔什维克,最大的一起“安东诺夫暴动”波及了整个坦波夫省。震惊历史和当时苏维埃政权的喀琅施塔得水兵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经济危机的表现,并比较胡佛、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并指出列宁为此采取的对策。
(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美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对我们的启示。
2020-10-1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霍利—斯姆特法》,将关税提高到历史最高水平。中美贸易大受影响。一些本来在美国畅销的中国产品销售量逐年减少,如桐油、兽皮、生丝、羊毛、棉花、猪鬃、酒类产品、蛋类及蛋产品等……美国长期以来是中国蛋类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蛋产品对美销售数量占中国同类产品对外出口总数的15%左右,占美国同类产品进口数量的90%以上。高关税政策实施后,到1934年美国蛋类产品进口数量已经减至此前的8%……1933年,中国蛋类品输美值不如1926年的10%。

——摘编自仇华飞《20世纪30年代美国关税政策与中美贸易》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中美贸易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


——摘编自高梦浠《改革开放40年中美贸易变化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国会通过《霍利—斯姆特法》的主要原因及实施后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中美贸易的特点并简析2017年以来美国开启中美贸易战的原因。
(3)请对2017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战中国如何应对提出合理建议。
2020-11-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经济大危机使各国进出口大幅萎缩。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该法案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关税大战,法案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7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1年底,欧洲各国进口税比1929年提高60%-100%,关税混战彻底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自由贸易体制。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52年中国成立对外贸易部,统一管理对外贸易,按经营商品实行分工,下设15个对外贸易专业进出口公司。各级外贸公司的盈利一律上缴中央财政,亏损亦由中央财政负担;国家制定对外贸易的指令性计划切外贸活动必须按照指令性计划进行。

1984年中国政府正式推行贸易改革,简政放权,减少中央对贸易的集权控制。到1985年,只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令性计划出口,另外,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导性计划出口,国家只下达这些产品的总出口指标,其余产品全由市场决定。各省市和部委逐步被批准建立自己的外贸公司,广东和福建还享受一些特殊的外贸政策。1988年开始推行承包责任制,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摘编自赵志芳《中国工业化的历史变迁与对外贸易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关税战的目的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在建国初期和20世纪80年代外贸体制形成差异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时间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4.5
1958~1962年4.3
1963~1965年11.1
1966~1970年3.9
1971~1975年4.0
1976~1980年5.1
1981~1985年8.1

材料二:伴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新发明的农机具大量出现并广泛应用,到1899年,近7万项农机具发明和农业技术得到美国专利局认证,仅播种机就达到9156项。1862年颁布《莫里尔土地法》,政府拨地资财建立农学院。同年,美国建立农业部并坚持科研导向。1887年通过《海契法案》,展开建立高效农业产业的相关研究。各地纷纷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业协会、发行各种农业杂志,推广农业科技。1914年,国会批准《史密斯—利弗法》,从法律上确认此前的各种农技推广工作,并将它们纳入联邦、州、县三级管理结构中。

—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评述美国政府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一些人抨击罗斯福的依据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问题。
材料一 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体制形成中最关键的步骤。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中央集权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华文明的沿承延绵的意义不可忽视。

——摘编自陶涛《关于“中央集权制”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成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街却不抗街;……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利的恰恰是国家!   

——摘编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终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的是哪个朝代?简要说明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了保证“全体人民”掌权,典雅主要设立了哪些政治权力机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的制度创新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2018-02-2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