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与对策……持“计划取向”观点的人……认为,1988年的通货膨胀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都是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错误路线的结果。1992年初春,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从1月17日离开北京……对这次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当时为很多人不理解……(但这次“南巡”)完全是客观形势使然。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不久后他获得了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他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 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十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树大召风……他隐隐地意识到,可能苏联要发生变化,自己要赶快离开。l931年,他返回美国。
材料四: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扩大医疗保险范围,……依照目前情况来看,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任内预算赤字最高的总统。
(1)根据材料一图片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并说明历代统治者重视和鼓励农业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很多人不理解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历史根源。而材料中为什么认为这次“南巡”是“客观形势使然”?
(3) 材料三中的美国青年在苏联的将近十年间,苏联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他回到美国的这一年,美国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当时美国政府的对策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从美国罗斯福、奥巴马总统以及当前中国政府在应付严峻经济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霍利•斯摩特关税法。美国政府为提高国内商品价格、增强对外贸易的竞争,美元实际贬值达到41%。            
1931年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来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   
法国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             
——《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材料二 有些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的,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材料三 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
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
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日复一日地笼罩着他们。
我看到数百万人们,他们在城市和农村的日常生活仍处在半个世纪前一个所谓的上流社会认为不体面的环境之中。
我看到成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
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穷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
我看到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房破损,衣衫褴褛,营养不良。
——1937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连任就职演说
材料四 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时说:今天,国家正对没有特权的人进行保护,增加国民收入,并把此项收入更公平地分给各类生产者,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美国政府不仅承担起保证社会安全的全部工作,而且还要成为工业商业的参加者和创立者。……这个国家昨天还是个不干涉主义,或处于守势的国家,现在,它却从事建设和开办工厂,买卖货物和劳务,储贷货币,开办航运,经营铁路。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经济危机各国在国际贸易领域采取了哪些应对的措施?有何共同特点?这些措施对当时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参照下列答法,对关键词语的含义作出解释。(不得摘抄原文)
例如:“不应消灭”指保持资本主义。
“经济的营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和补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三的演说词中,你看到30年代美国存在的社会问题是什么?罗斯福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4)根据材料四分析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以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某一例说明罗斯福新政产生的深远影响。
2010-11-19更新 | 10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城市地税与农田税,虽就税目性质而言有其一致性,但城市地价之远超乎农田,官府也就对其敷之以特别的税额。与此同时,国家从城市征税赋役之所依据的税产,出现了一种从地产物业走向综合家业评估的趋势,并形成了清晰分辨“田亩”“家业”与“营运”三类性质略异税产的概念。

——摘编自包伟民《宋代城市税制再议》

材料二   厘金为晚清时期清政府征收的一种商业税,始于咸丰三年(1853年),为清政府地方编练乡勇、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临时筹饷方法。此时五口通商已过十年,本国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为商业税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厘金期初主要有两种:其一活厘,是抽行商的货物通过税;其二板厘,是抽坐商的交易税。厘金征收对象为本国商人,见货即征,不问巨细。各省自定税则,任意征收。

材料三   罗斯福要求国会降低低收入者的税率,同时提高高收入者的税率。对于年收入为5万美元以上的人,税收增加了1%,年收入6万美元以上的人税收增加6%,年收入350万以上的人税收增加7%。同时,还根据公司规模分等征收公司所得税,并有股息税,以防漏税。

——《罗斯福“新政”:评价及启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税收体制与农村相比有何明显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时期厘金产生的主要原因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分析厘金产生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税收政策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其税收政策。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税制改革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4 . 改革和创新贯穿了人类的整个发展历程,并且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大国之谜,当然述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这三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1)根据材料指出荷兰、英国、美国在经济体制创新方面的贡献。这些创新的共同特征、共同作用各是什么?

材料二   ……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而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列宁和斯大林是怎样探索的?依据所学知识,概要评述这种斯大林时代所形成的经济社会管理模式。

材料三   《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录》(部分目录)

第一章改革起步(1978年12月至1984年9月)
第一节伟大的转折
第二节改革从农村突破
第五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第八节对外开放扬帆启程
第二章改革重心战略转移: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10月至1991年12月)
第一节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第二节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第四节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
第五节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由点至面的战略布局
第三章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1992年1月至2002年10月)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第二节国企改革攻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四节对外开放纵深推进:初步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第五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第四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2年11月至2012年10月)
第一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二节企业改革纵深推进
第三节农村改革进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带乡新阶段
第四节推进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早期人类阶段,自然资源是天然的“衣食粮仓”,“土地最初以食物,现成的生活资料供给人类”。……自然环境为人类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金属、煤炭、石油、木材、水利、太阳能、风力等等。没有自然界提供的各类资源,人类生产就失去了作用对象,什么也生产不出来。……在工业时代,人们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工业化生产方式对自然环境形成了日益严重的破坏,从而使工业化生产无法持续,亟需人类转变传统的物质生产方式。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观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

材料三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维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由此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
(3)根据材料三,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的认识。
2020-05-0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

材料二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维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历史事件。概括美国治理荒漠化措施的特点。
(2)据材料二,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概括材料二中《生态灭绝》杂志的主要观点。(不得摘抄原文)
(3)综合上述材料,两国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
2020-03-2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作为世界通行的反腐手段之一,官员财产申报与公示制度在美国政治由腐到治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早期的政党选举极不规范,贿选严重。1911年修订颁布的《联邦腐败行为法》首次要求候选人申报竞选时的开支情况并且将申报的主体扩展到参加参议院选举及党内初透的候选人.随着政府对社会经济的管制及监督职能大幅加强,大量腐败现象滋生。为此,政府开始研究并探索相关的反腐败措施,如杜鲁门总统向国会提出了针对联邦政府官员的道德标准和约翰逊总统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提出的《行政官员道德标准》。20世纪70年代水门事件的发生导致了公众的严重愤怒与对政府透明与问责的关注。而在大洋彼岸的欧洲,英国在1974年颁布了官员财产申报与公示相关的法律,这给美国政府以一定的启发。随之而来的是国会相继颁布了《阳光政府法》(1976)、《政府道德法》后者成为美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法规基础。除此之外,美国还设立了一系列的机构来预防与治理腐败,如特别检察官办公室、联邦选举委员会、人事管理局和功绩制保护委员会等。被列入财产与收入申报范围的主要内容有八项:资产、收入、交易所得、债务、礼品与回扣、政府外兼职、过去与未来工作安排、主要客户。总体而言,其财产申报既实现了对政府高级公务员的全覆盖,也涵盖了一些高危的普通公务员,如负责采购、许可证发放等中层官员.综合来看,美国在建立健全官员财产申报与公示制度以及其他措施之后实现了较为廉洁透明政府的目标,获得了公民对于政府的支持与认可。

——摘编自彭成义、张宇燕《美国的官员财产申报与公示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建立、完善财产申报与公示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美国财产申报与公示制度建立的特点及意义。

2018-05-1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赣州市2018年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杠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这种模式下)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注:20世纪)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

材料二:苏联的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用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

——钱乘旦

(1)据材料一,指出英法美“古典”发展模式的特点和不足之处。西方国家开始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性事件和方式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工业化模式的特点。中国在建国初期仿效了苏联模式,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修正这一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相应的史实

(3)中外对经济发展模式成功修正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或工业转型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017-04-18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一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期中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9 .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是各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订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1920年劳埃德·乔治的《失业保险法》……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工劳动者。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得标准规模的抚恤金(每月5先令)的权利。在1919—1939年间,英国共建筑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的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一一《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
材料二 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一一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一一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
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日复一日笼罩着他们。
我看到成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
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穷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1937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连任就职演说
材料三 近两个月来,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 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 0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
(2)从材料二的演说词中,你能看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二者有何共同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10 . 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是1929至1933年“大萧条”以来华尔街遭遇的最严重危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试说明1929年~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在社会福利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一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此次峰会发表宣言,强调与会国家决心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增长……各国领导人重申了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原则。        ——《新华网》
(2)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社会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举措。
材料二   2008年11月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2008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纵观这些措施,一方面通过扩大内需来提高我国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民生工程等措施,促进经济较快增长。                                                                      ——《新浪网》
(3)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有何特点?
2016-11-21更新 | 4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三12月(第三次)模拟检测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