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和有序与否,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1900年世界贸易不仅数量上明显增长了,而且还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继英国之后,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普遍扩大了本国工业产品的出口。……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和德国陷入了工业竞争之中。到1914年,美国和德国在若干领域内的生产都超过了英国。不过对于英国人来说,德国的挑战更为严重。同德国的工业竞争,促使国际政治联盟在19世纪末做重新调整。英德之间的竞争只不过是19世纪最后几十年国际竞争最激烈的一个方面。随着各国致力于工业化事宜,他们找市场的努力就导致国家之间直接对立。竞争的一个结果是自由贸易的信条被除英国以外的所有国家抛弃了。

——编自爱德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三   二战后初期,在奠定全球经济生产和贸易迅速增长的基础方面,美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国政府为国际贸易和贷款机构提供资金,世界经济从战争破坏中恢复。美国经济的巨大财富,使之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它是欧洲和亚洲各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二战后不久,美元成为主要国际货币,它有着稳定的固定价值。直到1971年,美国政府一直保证每盎司黄金兑换30美元的币值,以黄金为基准维持着美元价值的稳定。美国的对外援助,在战后初期主要流向欧洲国家,促进了经济增长。

——选自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1)阅读材料一,概括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世界贸易发生的“一些新变化”。结合所学,从技术的角度指出这一时期“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初英国与“国际政治联盟”做出的“重新调整”,并分析20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抛弃“自由贸易的信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3)阅读材料三,概括美国在促进世界“贸易迅速增长”方面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结合所学,写出使“美元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会议名称,并简析其产生的主要影响。
2021-11-09更新 | 316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2届高三11月诊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
2 . 疫情和经济危机时刻考验着人类的命运与生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1月,身处法国北部战壕的士兵开始染上一种特别强大的流感,俗称“西班牙流感”,数千人因此丧生。当时的战场前线,背后是全球有史以来最有效率的供应网络:士兵和弹药从英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大批涌来,石油来自中东,谷物和牛肉来自阿根廷,橡胶来自马来西亚,铜来自刚果。而相应的,这些地方都受到了西班牙流感侵袭。短短几个月内,大约5亿人(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染上了病毒。……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次流感就夺走了大约5000万到1亿人的生命。相较之下,从1914年到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是4000万。

                                          ——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

材料二:美国的消费市场崩了,不但让美国的企业停了工,也打击了依赖美国市场的出口型国家,比如当时的德国、英国、法国和日本,它们的流水线也停了,失业者同样魂不守舍地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当时美国政府为了将有限的消费力留在本国,给外来商品征收了高额的关税,把进口货挡在国门之外,这就进一步加剧了欧洲各国的危机。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之下,贸易摩擦逐步转化成军事对抗,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二战:1929大萧条的残酷解决方式》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期世界一体化趋势的主要内容与表现。
(2)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学术界认为1929大萧条是二战导火索的原因。
3 . 经济全球化既是过去历史发展呈现的一种趋势,更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的观点?
材料二:一些学者认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①萌芽阶段(16C—18C);②发展阶段(19C初—19C中期);③进一步发展阶段(19C晚期—20C初);④困境阶段(一战后——二战中);⑤制度化阶段(二战后期——20C80年代);⑥迅速发展阶段(20C90年代以来)。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以苏联和美国为代表的不同经济模式使世界市场处于分裂状态。期间,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但对列宁来说,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 “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罗斯福则变化了企业与政府关系,有人这样形容: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3)指出新经济政策意味着“后退一步”的内涵?结合新政有关工业方面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政府是二老板。”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为应对全球化迅速推进的趋势,采取了哪些重大内外举措?联系材料三,指出中国入世并在区域经济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体现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有何新的特点?
2019-01-30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浙江杭州市及周边地区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以后,确立土地私有产权的时机成熟。市场的扩大,地区间、国家同的贸易不断发限,尤其是毛纺织业的兴盛引起的羊毛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创新土地专属私有权的收益。同时,新增的人口也对土地提出了要求。这些变化一并通成强大的频动力,要求重新调整土地制度。随着圈地运动的进行,公有地和世袭的份地都变成了私有土地。到了19世纪中叶,英国土地私有制确立。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编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美国农业生产力的高建度发展,是整个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90年代的农业萧条并未从美国经济中消除阴影,它一直在20世纪美国经济中成为导致危机的潜在国素。农民没有享受过20年代的繁荣,而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使他们的处境更为悲惨。1933年1月,美国农业合作社联合会主席爱德华·A·奥尼尔第三说:“除非给美国农民想,点办法,不然的话,不出一年,农村就要闹起革命来的。”

——整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圈地运动兴起的背景,结合所学,简述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末美国农业生产力“高速度发展”的表现。简述罗斯福政府为防止农村“闹起革命来”而在农业领域采取的措施。
2022-04-06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丽水、湖州三地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自然界发生的瘟疫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人类社会运行中出现的经济危机也同样威胁到人类的命运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到了命运攸关的关键时刻。美军却在这时暴发了流感病毒,病毒在四个月内,就完成了向全世界传播的过程。同时病毒也在不断地变异,到了盛夏,明显突变为一种新的具有毁灭性的病毒感染。病毒的伤亡数字在战争中得到了掩护,战争双方为了维护军队士气,纷纷隐瞒疾病的流行。一直到流感传播到当时处于中立地位的西班牙,甚至连当时的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也染上,才被完全揭露出来,所以称为“西班牙大流感”。   

                                                       ——摘编自张晓声《1918年美国流感再审视》

材料二   美国总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变化示意图


——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统计数据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班牙病毒”传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该病毒“向全世界传播”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材料二中“A”区域关税税率变化的历史事件,并以甘地为例分析该历史事件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2021-01-0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1届高三12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罗斯福政府颁布一系列银行法案,改革了银行制度,确立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经营的原则,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法案明确规定: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商业银行,不能同时经营证券投资等长期投资业务,同时,经营证券投资业务的投资银行不能经营吸收存款等商业银行的业务。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目的,是重建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保护存款者的利益,监督并促使银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经营。还成立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银行进行监督和管理。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91年3月底起,在随后的9年零9个月中,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近2.7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3.5%,创造了2500万个新就业机会,年增长率达2%。失业率大幅下降,从扩张期的7%以上下降到最低为3.9%。

——摘编自《环球新闻网》


(1)依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政府整顿金融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金融措施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时期美国经济运行的新变化。从经济政策和具体举措两方面阐述形成此特点的原因。
2020-09-3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1届高三暑假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7 . 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谋体联话不

材料一 近代英国贸易政策变化大事记(部分)


——摘编自【英】考特《简明英国经济史》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经济风暴的另一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害国际关系的程度。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的自卫措施都采取了诸如较高的关税、更严格的进口限制、结算协定、货币管制条例和双边贸易协定之类的形式。这些措施必然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的自卫措施"“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的史实依据。
2020-11-05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3月4日,刚刚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的罗斯福要求国会授予他“一件唯一足以应付目前危机的武器,这就是,让我拥有足以对紧急事态发动一场大战的广泛行政权。”……3月8日,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凡2月1日以后向银行提取过黄金,而到下周一为限还不退回储存的,银行便公布其姓名。几小时之内,各地银行门前又排起了长龙,如上周争先提款的情景一般。3月9日晚,罗斯福签署《紧急银行法》。当晚国家印制局添雇375名职工,印钞机全部开工。不出一周,13500家银行复业,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

——摘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紧急银行法》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改革的影响。
(2)20世纪美国资本主义经济一直处于变与不变的状态之中。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的新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经济一直没有改变的是什么?
2019-04-15更新 | 10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2019-01-30更新 | 1759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4届浙江东阳市南马高中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
——《战必胜说》
“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
——《康有为全集》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日本态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申报》大事年表(部分)
1909年
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
1918年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
1919年
发表声明不再刊登日商广告
1924年
增辟《教育新闻》等栏目
1932年
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
改进副刊《自由谈》的内容,使其大众化
1934年
史量才被蒋介石派遣特务暗杀后,《申报》言论又趋保守
1937年
《申报》正式形成股份公司。不久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而停刊
1938年
《申报》香港版出刊


——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
(2)充分挖掘材料二中的历史信息,概括1912年—1938年间《申报》的发展特点。
材料三 下列是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
20世纪中期以前的部分书目
21世纪初的部分书目
塔格韦尔的《为民主而战》;伊克斯的《新民主》;华莱士的《新边疆》;埃诺迪的《罗斯福革命》;戴格勒的《超越我们的过去》;比尔德与史密斯合著的《未来的到来》;珀金斯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时代》;戈斯奈尔的《竞选者的冠军:罗斯福》;麦克唐纳的《复兴的威胁》;托马斯的《法西斯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等。
——摘自胡国成《罗斯福新政研究状况简介》
托马斯•迪洛伦佐的《资本主义如何救了美国》;阿米蒂•什莱斯的《被遗忘的人:大萧条的新历史》(简介:19世纪30年代,大箫条的年代。罗斯福新政带领美国渡过难关——这是我们熟知的历史。但那些“被遗忘的人”、那些新政下的牺牲者,他们的故事、诉说的,全然不是这么回事);H.W.布兰茨的《本阶级的叛徒》;伯顿•佛尔森的《新政还是苛政:罗斯福的经济遗产如何伤害了美国》;伯顿•W.小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等。
——摘自凤凰网《美国涌动经济政策反思潮“衰落”情绪笼罩美国》


(3)仔细阅读两份目录,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出现21世纪初对新政的负面评价占主流的原因。
2016-12-1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浙江舟山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