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1929~1932年,德国建成从科隆到波恩的汽车专用公路,这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1933年后,德国大规模规划、设计和建设高速公路,截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6年期间共建成3440公里,形成以柏林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高速公路网。德国高速公路网的形成(     
A.体现了科学技术在德国的综合运用B.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影响
C.反映了德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为德国法西斯战争提供外部交通条件
2022-12-12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合肥市九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限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全国工业复兴法》

材料三   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明,苏俄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是什么?该政策失败后又采取了什么政策?材料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
(2)依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具体内容。结合材料二、三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20世纪20和30年代,苏俄和美国世界上两个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为恢复经济都进行了经济改革,对照两国经济改革的内容不难发现:“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说明了什么?
2021-11-17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天柱山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某美国历史学家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措施“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意味着美国开始与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下的所谓自助、自制和个人负责的传统决裂,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这项措施是
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制定公平竞争章程
C.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D.帮助银行恢复信用
2020-10-19更新 | 885次组卷 | 34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4 .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2020-04-04更新 | 346次组卷 | 100卷引用:2015届安徽蚌埠市五河县高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失业人口增多
B.金融市场被扰乱
C.政府财政赤字加剧
D.民主制度遭破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200万至300万之间,图书流通增长将近50%,小说是最大的受益者,西部小说和轻松杂志的读者都在逐渐增加。这一现象
A.表明美国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B.体现了新政中公共开支的大幅增加
C.反映了广大民众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D.说明后现代主义文学得到民众认同

7 . 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200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1980年的7.4倍,年均增长9.5%,农村两亿两千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江泽民在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的演讲

材料二1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首先是解决银行危机,此举速战速决,极大地恢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工业复兴法等等。国会积极支持,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等。

材料三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政府总理穆加贝时,对苏维埃执政不久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曾有过一次评价。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试解邓小平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一次评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政府在经济政策方面进行了哪些创新和调整?根据材料三回答政策调整给我国带来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调整中作出的历史贡献。

(3)依据材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邓小平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8 . 《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凡遵守法规的企业在其产品上贴“蓝鹰”标记,以示守法和致于复兴。几周之内,250万雇主签署了这个法规,全国近90%的企业参加了“蓝鹰”运动。“蓝鹰”运动
A.消除了企业间的盲目竞争
B.有利于企业的合法规范经营
C.是企业国有化的调整过程
D.加强了社会保障体系
9 .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1929至1932年间,美国和欧洲的工业生产跌幅超过35%;德国失业率高达30%;马来西亚的橡胶价格下跌84%;阿根廷羊毛价格重挫72%;从1931年开始,所有拉丁美洲国家都靠举债为生。以上现象表明
A.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衰亡
B.经济大危机波及范围广
C.经济大危机加深了各国的社会矛盾
D.经济大危机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农思想和粮食安全观念始终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反映了古人的粮食安全观。李悝鼓励人民“尽地力之教”来增加产量,还指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并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贾谊在《论积贮疏》中认为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也”。由此形成了对粮食生产尤为关注的良好传统,故粮食生产和粮食储存量可以保证国家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最低的生活需求,但灾荒年份难以满足粮食需求,导致饥荒的发生和蔓延。

——摘编自《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   美国1933年《农业调整法》规定,联邦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给参加农产品计划的农场主提供为期10个月的短期贷款,到期时如果粮食市场价格高于贷款额,农民可将粮食出售然后偿还贷款及利息;如果粮食市场价格低于贷款额,农民则不必归还贷款,而是将粮食交给农产品信贷公司。并且,对按政府计划减少播种面积的农民提供补贴。

在19745万公顷的广袤耕地之上,美国农业形成了产业发展商品化、生产分工专门化、生产方式高新技术化等特点,成为现代化大农业的样板。纵观美国农业百余年来的发展历程,政府的各种扶持政策显然起到了关键作用。

——摘编自《美国是如何炼成“粮食帝国”的》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维护粮食安全举措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农业政策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