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如图是1929—1979年美国总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变化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1929年以来美国进口商品关税税率呈持续下降趋势
B.关税税率第一波峰期形成的主因是经济“滞胀”
C.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构成了第二波峰期的重要因素
D.关税税率变化折射出美国坚定不移推动贸易自由化
2020-11-20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罗斯福新政时期GNP(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对比
年份 GNP总量(10亿美元) GNP增长率% 失业率%
193090.4—12.38.7
193355.6—4.124.9
193572.210.920.1
193884.7—6.319.0

——摘编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

A.新政时期工人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
B.新政措施使GNP总量及增长率不断提高
C.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D.新政时期的GNP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同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3 . 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罗斯福新政时期GNP(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对比

——摘编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
A.新政时期工人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
B.新政措施使GNP总量及增长率不断提高
C.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D.新政时期GNP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同步
2015-03-0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安徽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高三上期统考历史试卷
4 . 1929年的经济危机发生后,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由此可知当时(     
A.各国经济联系中断B.国家干预成为主流
C.区域集团化成趋势D.世界经济缺乏规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是20世纪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A.20年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危机B.30年代西方大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C.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D.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发生逆转
2022-03-29更新 | 28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阜宁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651815年,西班牙通过马尼拉大帆船不间断地航行于其殖民地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之间,把福建月港运来的生丝与丝绸为主的明朝商品运往美洲等地。墨西哥人直接称之为"中国船"。与此同时,大量的白银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回中国。从15001800年,西班牙统治下的墨西哥和秘鲁生产了大约占世界85%的白银,其中超过40%流入中国。

材料二   兴起于1518世纪早期的重商主义以英国托马斯·孟为代表,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源泉,货币来自于对外贸易,争取外贸顺差,以防止货币外流和增加金银财富。18世纪中晚期,以英国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派提出自由放任的经济主张,认为价格是市场调节的"看不见的手"。1936年,英国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以美国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主张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

——摘编自颜昌盛《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与趋势及其影响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马尼拉帆船贸易写一段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怎样的时代特征。
2020-11-2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为1917至2012年美国《总收入份额》,下方曲线代表前10%收入最高人群的财富比重,上方曲线代表剩下的90%人群收入的所占比重。



试以上图两种人群的财产关系为主题,选择材料中某个时间段的信息进行解读,说明一种历史现象。并结合美国近现代史解释这种历史现象的形成?(要求结合时间、解读曲线趋势、指出历史现象、解释成因)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头等强国崛起和持续的决定性条件就是具有世界历史演进意义的重大创新,即在基本生产方式、社会组织方式、政治文化思想方式以及国际关系方面有世界历史性的创新。……随后的英国也是依靠几大历史性创新而成为世界十九世纪末的霸主:第一是政教分离、宗教宽容;第二是现代国家财政制度,主要是光荣革命以后形成的制度;第三是另外两项世界历史的大创新:工业革命、自由贸易体制取代殖民体系,所以英国很快登上更加显赫的世界大国地位。

材料二   传统经济思想认为资本主义是可以自动校正的体系,在自由放任的情况下运转得最好。……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

——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下)

材料三   中国创造了一次经济飞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四年间,毛泽东领导下的政府开始使经济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并开始了一系列的五年计划。鉴于同“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联系在一起的错误政策,中国领导人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经济改革,推翻最初采取的一些政策,向外面的世界开放中国市场,鼓励外来投资和引进外国技术。……过去的计划经济体系已经让位于以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来决定产量和价格,政府的作用仅局限于为市场经济提供稳定的竞争环境。中国日益接近全球经济超级大国这一地位。

——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英国登上更显赫的世界大国地位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他”改变美国传统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改革之前与材料二的经济体制有何异同?改革之后与材料二的经济体制最大相同之处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所述英国、美国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策,分析大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俄国十月革命后,美国始终不承认苏俄(联)。但1930年,苏联成为世界各国购买美国机器设备的第二大买主。罗斯福执政后,国内要求与苏联改善关系的呼声日益强烈。1933年11月,美苏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由此可见,美苏建交
A.突破了经济民族主义的藩篱B.基于共同解决经济危机的考量
C.迎合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D.表明两国摒弃了意识形态差异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6月的“农业信贷法令”把信贷业务合并为土地银行、生产信贷、中级信贷和合作信贷等四类,并且大大地扩大了当时的信贷范围。农业调整局把注意力集中于棉花、小麦、玉米的减产。联邦剩余产品公司收买剩余产品,把他们分配给各州救济机关;通过防洪工程划拨大批款项修建各州之间的公路,以及划拨大量资金使农村电气化以大力支持农业的办法。

——《美国经济史》

材料二 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注:据李明海《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农业改革及评价》整理 注: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编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新政中的农业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3~1958年中苏农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2018-11-27更新 | 377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临泽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