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出现空前的经济危机,使得传统的经济理论对此束手无策。这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顺时应势出版。此书的出版,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他认为,萧条的根本原因不是供过于求,而是需求不足。因此,凯恩斯最后得出结论:市场中不存在一个能把私人利益转化为社会利益的看不见的手,资本主义危机和失业不可能消除,只有依靠看得见的手,资本主义国家才能摆脱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为此,凯恩斯主张政府通过收入分配政策刺激有效需求来达到充分就业。为刺激社会投资需求的增加,他主张政府采取扩大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开支,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著《新全球史》

材料二   19791982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也被称为战后第五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由于7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经济滞胀并受到第二次“石油危机”冲击等非周期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危机时期,各国物价持续上涨,财政状况恶化,利率居高不下。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多数国家的消费物价涨幅每年均达两位数。而利率变动则与战后前几次危机期间趋势相反,危机中不断上升,达到创纪录的高度,如英国的优惠利率曾提高到21.5%;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经济危机,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80年代,美、英、法等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摘编自高岱《英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凯恩斯应对经济危机的核心主张,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在政策上的变化,并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4-02-26更新 | 218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衡水董子高级中学等校2024届高三2月入校考试历史试题
2 . 1929年的经济危机发生后,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由此可知当时(     
A.各国经济联系中断B.国家干预成为主流
C.区域集团化成趋势D.世界经济缺乏规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一战结束之后,美国在国内推行“生产合理化运动”,革新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泰罗制(以科学管理来组织企业生产)和福特制(以流水装配线提高效率)就是这一运动的典型代表。这其中隐藏着的主要问题是(     
A.忽视了全球化发展的世界趋势B.对法西斯的极权势力缺乏警惕
C.民众的实际购买力未同步提高D.精神文化生活跟不上物质水平
2022-07-29更新 | 59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兴起于15—18世纪早期的重商主义以英国托马斯·孟为代表,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源泉,货币来自于对外贸易,争取外贸顺差,以防止货币外流和增加金银财富。18世纪中晚期,以英国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派提出自由放任的经济主张,认为价格是市场调节的“看不见的手"。1936年,英国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以美国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主张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

——摘编自颜昌盛《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与趋势及其影响分析》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些年来,我们既在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中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创造性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实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经济日报刊评: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宝贵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怎样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全国工业复兴法》禁止雇佣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40美分。愿意接受这项临时协定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标志。绝大多数的企业在各种压力下都加入了“蓝鹰”运动。这项措施的目的是
A.消灭竭泽而渔式的经营模式
B.保证工业合理利润和工人消费能力
C.挽救盲目竞争状态中的商业
D.终止全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趋势
2018-09-11更新 | 155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首先,让我说,我坚信我们不得不感受到恐惧的只有恐惧本身----不知名的、难以理解的,没有道理的恐惧将会阻碍把失败转变成前进的必要的努力。”和上述材料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针对1973 年石油危机而言的B.之后的改革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进入帝国主义阶段D.此时经济全球化成为主要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召开前夕,主办方雇人挨家挨户低价推销会员券,并取消建造世博会标志性建筑计划,大幅降低场馆造价。而1939年纽约世博会,纽约市长从联邦政府争取到占全国1/7的复兴资金,修建地铁、公路并建造了255个体育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方政府权力的扩大B.经济发展理念和政策的改变
C.应对法西斯侵略扩张D.企业对利润空间的过度追求
8 . 如图是1928一1932年部分国家平均关税税率变化示意图。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欧洲经济危机最为严重B.经济危机加深的原因
C.自由主义思潮仍然流行D.美日经济发展较稳定
2022-09-04更新 | 17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表反映了美国《农业调整法案》实施前后的棉花生产情况。对表中数据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
单位绝对数千英亩指数绝对数磅/英亩指数绝对数千包指数
193235891100173.310013003100
19332938382.2209.4120.813047100.3

A.棉花生产过剩尚未解决B.农民违抗国家减耕政策
C.农产品的结构调整合理D.棉花生产效率大幅降低
2021-06-01更新 | 500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车桥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A)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18年后,西方国家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是因为
A.世界经济缺乏协调机制B.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
C.美苏冷战对抗有所缓和D.美英以邻为壑将转嫁危机至苏联
2020-09-0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