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多个。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美国(     
A.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B.开始推行自由放任主义
C.国家干预经济成效甚微D.扩军备战引发统治危机
2023-06-09更新 | 6422次组卷 | 35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1931年,美国将对外出口的机器大量出口给苏联,1932年出口总量达90%。苏联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主要是引进美国技术设备、聘请美国专家援建的。美国此举主要目的是(     
A.援助苏联建设B.缓和世界局势C.缓解经济危机D.发展国内工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35年,罗斯福发起草原州林业计划,希望打造一个林木防护带以阻止或减少狂风裹挟沙尘现象的发生。此后七年间,美国政府、部分民间环保组织和3万多农场主“在长达1.8万英里的防风带种植了2.1亿多棵树"。该计划的实施(     
A.基本消除了环境对经济的桎梏B.促进了农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C.利于克服自由资本主义的不足D.旨在寻求失业问题的根本解决
4 . 1932年5月,美国总统胡佛给一个公共工程倡导者写信说,美国“不能靠挥霍而使经济繁荣。”当民主党控制的国会通过了一项花费20亿美元巨资救市的计划时,胡佛否决了它并对此提出了严厉批评,称之为“史无前例地滥用公共财产”。这反映了当时美国政府(     
A.拒绝采取救市经济举措B.固守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秉持贸易保护主义理念D.主张合理利用公共财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3年,美国政府成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进行综合治理,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植树造林,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这涉及的是哪一项新政措施(     
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工业生产
C.调节农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罗斯福政府在工程振兴局中设立全国青年管理处,给了60万大学生和150多万高中生以半工半读的机会,让他们从事打字,实验室和图书馆助理等工作。该机构还帮助了260万应届毕业生,让他们美化公园、整修校舍等工作。这些举措
A.旨在普及中等职业教育B.培养了青年人自食其力的品格
C.体现社会福利惠及学生D.以兴办公共工程实现充分就业
7 . 1932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巴伦》杂志评论道:“我们当然了解,独裁政体完全背离美国政治制度以及诸如此类立国精神,但一个独裁者将帮助我们走过前面路上崎岖的地段。”该评论意在说明美国应
A.发动战争转嫁危机B.加强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
C.强化中央政府权力D.抑制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2022-05-25更新 | 501次组卷 | 8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929年,纽约流行一首民谣:“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东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美国
A.经济大危机爆发B.法西斯势力上台C.罗斯福新政失败D.南北战争的爆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首次提出了“口红效应”经济理论,即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奢侈品,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特点,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籍。美国电影因其虚构的美好,也成为“口红效应”的受益者之一。这一现象说明
A.胡佛政府刺激消费对策成功B.经济危机引发的精神危机
C.人们维持日常生活的努力D.缺乏理性的享乐主义风潮
10 . 1933年6月,美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但在随后的几年里,一些操作性更强的劳工权益保护法相继制定出来。尤其可见,《全国工业复兴法》
A.触犯了美国参众两院的利益B.激化了危机期间美国的社会矛盾
C.使劳工权利得到了根本保障D.其蕴含的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